溧阳教育先驱沈润洲先生纪略
#|9W9\f, =~:IiK/# 《1992年溧阳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三(1907)年9月,县选送沈润洲、姜丹书、王镜清、张书坤4人到南京大学堂学习深造”;“1922年9月,开办甲种师范讲习所,主任沈润洲、赵元宪,地址东门罗氏宗祠(即今丝厂地址)”。作为溧阳教育的先驱,沈润洲的人生历程是如何的?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询相关历史资料,咨询有关人士,对沈润洲先生的生平情况进行了梳理。 1909年溧阳《沈氏宗谱》关于沈润洲的记载:“谱名镇藩,端节公二十六世孙,乳名汝金、号润洲、一字纯舟,瀚长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四月廿十七生,江苏高等师范学堂预科毕业生;聘下(夏)庄史氏,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四生。”在溧阳市档案馆里的民国文献资料中,可查到最早记录沈润洲(字同文)的文字记录是发行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七月四日的《溧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二十周年纪念录》。溧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成立于1902年,1903年初开始招生,在历届同学姓名录栏目中,记录“沈同文、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校、第四期”,同班同学有堂兄沈宗祥、沈宗度等,那时沈同文18岁,两位兄长大他三岁,已21岁。(我们不能以现在小学的标准来衡量当年高等小学校的办学招生生标准,那时的学生都是经过多年的家塾教学,有的已经具备较高的文化功底,可以“满师”去做家塾教师了。)在曾任职教员表栏目中,记录“沈润洲、教员、民国二年二月(1912)到校,七月退职”。在历届同学近况录栏目中,记录“沈润洲、号同文、江苏优级师范毕业,历任第一高等小学、第三中学教员、现在本县劝学所长,家住东门状元门后。
据1922年3月2日的《申报》登载沈润洲为溧阳县劝学所所长(教育局的前身),1927年4月7日的《申报》登载沈润洲为溧阳教育协会筹备员。《1988年溧阳教育志》记载,1928年沈同文(即沈润洲、溧阳人)任溧阳教育局局长。民国二年(1913)县里开办乙种师范讲习所,民国十一年(1922年)又开办甲种师范讲习所,甲种师范讲习所主要任务是培养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进入讲习所,需要经过基础学科考试,通过以后入学,培训合格后才能到各个乡村学校任教。由于国家基础教育刚刚起步,缺乏教学教材,大多教材需要教师自己动手编写。1922年沈润洲担任甲种师范讲习所主任,彼时他作为县里最高学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承担了编写教材、课堂授课、教育行政管理等一揽子开创性工作。
^J^,@Hf_ 二
QE]
'Dc% 1915年,沈润洲在《江苏省立第三中学校校友会杂志》发表《习见之物理事项》一文,他关注到物理教学中,注重高深学问而忽视与人生、与社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 3lF"nv
1920年,他笔述杜威在无锡的演讲《试验主义》,提倡把“科学精神”运用到社会管理事务中去。 (cj9xROx
1921年,他在《江苏教育公报》发表《欧美各国小学校理科教授之现状》,国别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6Zi{gx
1922和1923年,他在《义务教育》杂志分别发表《拟变通乡村小学科目意见书》和《师范讲习科课程教材纲要混合数学》。 )z
L@h
1926年前后,他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担任训育主任。 dGZie.Zx
1927年,他在《民国日报》发表《为苏省前期师范生请命》,请求教育厅重新考虑“取消前期师范,并入初中的提议”。 o2fih%p?1
1930年,他在《江苏省立无锡中学校刊》发表《学生自治以后应有的工作和责任》,交流学生自治后的诸多问题。 *7Vb([x4;
1930年前后,沈润洲来到苏州中学工作,先是担任苏州中学初中部训育副主任,兼授公民、算学;1931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后,沈润洲担任初中部主任,兼授数学。“九一八”事变后,苏州中学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初中部筹备并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沈润洲作为主要成员,发表抗日宣讲并组织参与抵制日货等运动。1937年11月,日军占领苏州,苏州中学停课,师生撤离学校。 Q
[OwP
在苏州中学工作之际,沈润洲撰写《初中部抗日救国会章程》(苏中校刊,1931);《对于教训合一办法之意见》(苏中校刊,1932);编写《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初中部校规》(1932);《中学算学教学法之商榷》(江苏教育,1932);《论评考察国外教育办法上之商榷》(苏中校刊,1934);《教导实施报告本校初中学生自习状况调查报告》(苏中校刊,1934);《学校概况初中部概况军训教合一的第三年》(苏中校刊,1935);《本校初中军训教合一的实况》(苏中校刊,1936);《苏省初中试行教训军合一之检讨》(苏中校刊,1937);《演讲初中教导中心设施》(苏中校刊,1937);审校《实验初中国文指导书》(上海大华书局,1934);与苏中同事张元白、蒋文华一起编译《测验中心平面几何学》(南京正中书局,1936)。 *fN+wiPD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有沈同文编辑的《谁是我们的敌人,一个战地儿童的日记》及《民国二十四年三月的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同学录》,均有售卖。在苏中同学录中,载有“沈润洲、字同文、四十八岁、初中主任、初中数学教员,通讯处为溧阳东门大古道巷二号或苏州孝义坊三号”。 ;Gr
{ 三 1I%u)[;> 苏州中学停课之后,沈同文和师生一起撤离至上海。1938年夏,苏州中学部分师生先后进入上海租界,联合其他学校,恢复办学,称为“苏中沪校”。沈同文是55名教职员之一。《苏州中学校史》 J3yK^@&&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他与溧阳在沪人士一起组建“溧阳旅沪同乡会”,“积极谋同乡之间之福利,救灾恤患,兴办义务小学”,成员有姜丹书、吕汉云、宋保林等,均为当时的知名人士。1946年7月,他参与“镇属五县旅沪同乡会”(丹徒丹阳金坛溧阳扬中)筹备工作。《申报》 Y"FV#<9@7E
1946年9月,沈同文在上海参与募捐资助溧阳公立医院建造,他个人捐款两万元,代表同乡会撰写了《溧阳旅沪同乡经募溧阳公立医院基金收支报告》。《申报》 /pMOinuO
1945年9月,县政府成立溧阳县示范中心国民学校(实验小学的前身),1946年5月,由当时的县长李乙飞、参议会议长姜玉书、省训团教育长许闻天以及沈同文、周西镐、姜宝德和各区区长、乡绅代表计40余人组成校董会。《溧阳市实验小学校史》 g*$2qKm
1947年8月25日,溧阳乡贤、上海大诚丝厂总经理宋保林到南京开会顺道回溧,沈同文作为大诚丝厂秘书,一起陪同走访相关单位。《溧阳民报》 N,Y)'s
< Zc7;&cz
四
7|}4UXr7y 中共溧阳特支成员、中共溧阳县委首任宣传部长、《溧阳日报》的创办人沈兰芝在《溧阳特支的部分情况》里写到,1934年大旱,有一段时间他隐居在苏州的岳父周允言家里(周允言、1883-1956,民国教育家,长期在苏州任教,曾担任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校长;《苏州沧浪区志》人物志有生平纪录),因行踪暴露,遭到国民党军警的围捕,幸有沈同文,周允言、狄怀仁等溧阳进步人士掩护,才得以脱险。2021年5月,沈兰芝先生的次子沈廉和幼子沈越从北京回溧省亲。沈廉生于1940年,从退休中国工程院,他回忆,抗战胜利后,他跟随家人从苏州回到溧阳,姑妈带他去沈同文家走亲戚,那时的沈同文已经显得很老态了,须发长而灰白,沈同文见到沈廉后,很是喜欢。沈同文与沈兰芝是堂兄弟,而沈同文与周允言一起在苏州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即是同里又是亲戚,见到后生小辈,自然甚是疼爱。问及沈同文的后人情况,沈廉回答,沈同文只有几个女儿,没有儿子。 $>)0t@[f
在原化工部计划司司长沈渭的家里,珍藏着他的堂叔、百岁长者沈同明老先生写的一封家书,信中讲述了他与沈同文的女儿沈瑞安、女婿任树椿在解放前的交往信息。沈瑞安于1948年因患乳腺癌在上海去世;任树椿曾在中国工矿银行工作(1942-1949),担任区域经理(高管),解放后被安排在甘肃平凉的一所中学教书。网上另有资料显示,任树椿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34年出版过《中国田赋问题》一文;解放后因历史问题接受审查,文革时期他被安排在安徽省东至县东流中学任教、在学校农场进行劳动改造;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教育名师。 Vb,VN?l %a/3*vz/I%
五
综上所述,沈润洲、字同文、1889年生,家住溧阳东门状元门后、大古道巷二号,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间辗转于溧阳、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笔者认为:沈润洲先生是一位学术专攻的数学教员,是一位教学有方的学校校长,是一位忠诚履职的教育局长,是一位爱国爱家的溧阳先贤。他慎始为终,以教育和救国为己任,在历史长河中虽无重大建树,但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以基础教育入手,因时施教,循循善诱,无怨无悔,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沈润洲先生这样心怀桑梓的先贤们为家乡教育出心出力,溧阳的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缅怀与尊重。特撰写此文缅怀先贤,同时亦希望以此为契机,找到沈润洲先生的后裔子孙,了解先生的更多信息。 n>ry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