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2-01-31 16:3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喂,老师傅,城里写对联的摊头怎么一个也不见了?”这是今天上午我在团城内的宝塔湾游转时,一位看似农村的老大爷问我的话。我当即回老农话:“大马路上早就不准设摊了,更不用说写春联的摊位了,你老买几张红纸回去请村上人写一下吧。” 谁知老人失望地唠叨:“原来都是儿子过年回家写,现在疫情不能回家,只得乘购年货到城里来买几幅,谁知在城里转了个遍,一个写春联的摊位也没有,记得过去一到年下,溧阳城到处都是写春联卖春联的摊位。” nS"K
dPM 这位进城买春联的老农说的也是大实话,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春联,最早起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的桃符,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一直源远流长止今日。记得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桶金,就是当年写春联而获得的。近几年,随着“三下乡”和一些单位组织年前活动,也在现场书写一些对联,前几天参加了几次活动,至少写了百十付春联。但总体来说,这种浓浓的喜庆年味已经渐渐远去,小时大街上那种一到春节前夕,“写春联、卖春联、春联摊”已经不再...... GBzC<e# 下面这些溧阳老城的十字路口,都是当年写春联摊位最多的地方。 5s8S;P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