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李阳冰书法鉴赏
  • 1958阅读
  • 1回复

“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李阳冰书法鉴赏[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868
金币
25065
威望
3500
贡献值
14438
银元
10938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2-01-27 09:4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李阳冰善词章,“秀句满江园”;工篆书,“笔法妙天下”。论者以“虫蚀鸟迹语其形,风行雨集语其势,太阿龙泉语其利,崇高华岳语其峻”,赞其书法,谓“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公独步。”李阳冰所书的石刻很多。其中如浙江缙云的《城隍庙记》、福州乌石山的《般若台题记》、广西桂林的《舜庙碑》、湖北鄂州的《怡亭铭》、陕西西安的《颜帷贞庙碑额》等。

唐代著名的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李阳冰仕途平坦,在篆书艺术领域成就非常显著,复兴了小篆,并且对唐代篆书艺术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篆书风格大体上可分为早期的继承阶段、中期的创新阶段和晚期的成熟阶段。继承阶段时期的篆书中规中矩、典雅端庄;创新时期开始显现出笔和结构上的变化,无论是笔法还是布局都从秀美转向强劲的阳刚之美;后期李阳冰的篆书书体已经到达了相当的艺术境界,成熟精炼的结构展现了雄健浑厚的大唐气象。在中国书法史上,李阳冰占据很高的地位。

《玉簪志》评价李阳冰是李斯后的第一人,李阳冰其本人对于自己的篆书也评述到:“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对于李阳冰篆书的评价和认可大多是从美学观出发的,大体来讲其艺术特色可分为:第一,李阳冰篆书形态具有“法中有意”的技术观。唐代书法的尚法特征具体表现在字法的法度规范和严谨性。李阳冰最初学习李斯的篆书,他是秦小篆的完全继承人,十分注重中锋运笔,结构布置变化有理有度,曲直相宜,线条能够和谐统一地搭配。在秦小篆基础上,李阳冰笔法出新,用笔灵活,意态冲融,体势灵动,具有非常强的书写感。直观李阳冰篆书,可以感受到用墨和用笔的气息,从美学角度来看有一种书写的意态感。

李阳冰·三坟记

代表作《三坟记》线条圆融,具有篆书的法度,在其法度之外有具备一种意态,这种意态又显示出了写意和规范中力求有收有放的中间点的书写性。“法中有意”就是李阳冰篆书特色的技术观。第二,李阳冰篆书中“篆法自然”的美学观。书法艺术最高理想和境界即是道家推崇的道法自然,书法艺术价值美的本质在于突出个体生命意识和自然的意蕴,众多书法家取法于自然是崇敬自然、归属自然的美学追求和创作意向。李阳冰研究篆书用笔结体之道,认为篆书源于自然,字体本身是自然的反映,也是自然神态和物象的凝炼和高度概括总结。

李阳冰·城隍庙碑

李白称赞其书法:“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众多书家对于李阳冰都极尽溢美之词,足以说明他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不论在书法还是文学造诣上,李阳冰都为世人所惊叹,尤其在书法上。北宋朱长文的《续书断》中曾提及:“当世学者皆倾伏之,以为其格峻,其气壮,其法备,又光大于秦斯矣”。自此之后宋代释梦英、徐铉,元代赵孟頫,清代孙星衍、莎神芝都沿袭了李阳冰篆书的风格,现代众多的书家与书法爱好者也同样以李阳冰为学习的模范。由此可见,李阳冰不愧为复兴小篆第一人

从李阳冰篆书的几个代表性作品看,其篆书几乎全由秦篆变化而来,曲直相宜、变化合度、布置均匀,特别是形体所显示的和谐之美,清通婉曲与平直的横画、直画,及其构成的典雅的艺术氛围,都是与李斯所书《峄山刻石》相似。

秦李斯·峄山碑

李阳冰继承了李斯玉箸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平正遒劲,而且对传统小篆的线条也进行了较明显的改造,秦小篆中方折之势在李阳冰笔下弧形之势更加明显,有时干脆把基本是方折的笔画改作弧形的笔画,这样就使这些线条的弹性张力感得到强化。同时增强了整篇的流畅性和运动感。

《缙云县城隍庙碑》是李阳冰存世较完好的篆书作品之一,也最能体现李阳冰篆书之风貌。从此碑中可窥李阳冰篆书之特色,它的最为重要的美学特征就是精细瘦健、圆润通达,所有线条均圆起圆收,无顿挫痕迹,转折处弧曲有度,融毛笔之圆柔于精细瘦健的小篆之中,然而其可贵之处又在于精细瘦健的线条却不见糜弱之气,而是彰显小篆线条的张力与艺术内涵。

李阳冰篆书清真雅正、稳健自然、冷峻静穆,字字如秦陵严整之兵俑,不可随意涂抹与移动,给人以一种刚正朴厚的感觉;又如对笃实端庄之贤士,其气格甚高,正气凛然而无轻浮士子的做作狎昵之态。细细品味其组字结体,会发现其篆书较之秦篆重心明显下移。秦篆由于字体的下方笔画纵向拉长使得其重心处于上半部,显得细瘦伟健,李阳冰的篆书则使字的笔画在空间排布上趋于空间化,重心较秦篆下移至字的中心,给人一种稳定感,有尚“质”的倾向。如在《峄山碑》中“德”字重心处于上半部,而在《三坟记》中“德”字重心明显下降。章法上,李阳冰为增强整篇的生动活泼之感,也进行了探索,故其所书碑版章法有明显变化,但总体上看较李斯碑版的章法更趋于茂密,同时也注意增加了字与字的联系。李阳冰篆书线条总的特点是向上下两个方向舒展,同时兼顾左右,因而通篇雍容茂密且变化生动、顾盼生情,或如杨柳摇曵多姿,或如流云舒卷自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着小篆在唐代复兴的文采风流。

总之,李阳冰在笔法、结体、章法上的尽善尽美,使其小篆成为学习法度、规矩、锤炼线条感的佳本之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为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良好的文化素养与儒道精神为他的书法注入活力。

《谦卦碑铭》拓片
【释文】

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唐李阳冰书。

李阳冰在篆书方面他是唐代成就最高的,他以篆书名世,复兴了小篆,推动了秦篆的变革,对唐代篆书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三坟记》是其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作,可称之为“铁线描”,继承了李斯的笔法,婉曲翩然,运笔命格。李阳冰主编了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笔法圆淳瘦劲。清朝的赵宦光曾这样评价过:阳冰得大篆之圜而弱于骨,得小篆之柔而缓于筋。清朝的孙承泽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颜真卿每次在碑上刻书,必定会请李阳冰用篆书为其题额,足以说明李阳冰的篆书成就极高。李阳冰对古文字有过深入的研究,所以自汉以下五百年来他创造了第一次的篆书繁荣。他在书法史上的成就是完全与李斯及千年以后的邓石如不分上下的,在当时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他是这将近两千年间唯一值得一提的篆书大家,是这个期间承前启后的唯一一个亮点,在邓石如出现以前他的篆书艺术成了他个人风格的一统天下,对后世的影响极深。所以他的地位和成就毋庸置疑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

虽然李阳冰的篆书作品名扬天下,但是所有史料对于他的楷书却只字不提,也无楷书作品留名。但是溧阳的一块碑铭【贞义女碑】却兴起了不小的波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苏州学者华人德:现存勒有李白撰铭并序,李阳冰书写“《唐贞义女碑》为明代翻刻。现存的《口因寺史贞义女碑铭》应是明代万历间知县徐绮芳建水因庵时所翻刻,原碑亦非李阳冰所书。
证据一:《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一文收录于《李太白全集》、《唐文粹》、《文苑英华》、《全唐文》等书。现存碑刻与诸本相校,“皇唐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清万方……。”《集》本、《唐文粹》、《全唐文》均作“镜照”.而碑刻与《文苑英华》作“镜清”。中华书局1966年版《文苑英华》,是据宋刊残本配明隆庆间刊本影印,这篇“碑文’部分是据明隆庆刊本影印的。将“照”字改为“清”字,是避明武宗朱厚照的讳,所以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与明刻《贞碑》均作“镜清”。明代避讳之法虽甚疏,万历而后则稍密(见陈垣《史讳举例》)。此碑建于万历间,自当避武宗之讳而改字。相反,“镜”是宋代讳字,宋代避讳甚严,因太祖之祖父名敬,同音之“镜”字要改为“鉴”或“照”(见《史讳举例)))。此碑若是宋淳化重刻之碑,则不可能写作“镜清万方”。
证据二:《漂阳县志》载:“《濑水贞义女碑》参据《建康》、《金陵志》,李白撰、李阳冰书。……末有进士董衍淳化五年跋语云:‘太白斯文遗集胭载,世以石本为异观……。’”可见宋以前李太白集中未收《深阳漱水贞义女碑铭》一文,今本中此文为后来辑人。而李阳冰在为李白撰写《草堂集序》时云:“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序中还讲到李白晚年投靠阳冰,在病中委托阳冰为他编诗文集,并为之作序。若《贞碑》为阳冰所书,当时不会不收人集中,可见《贞碑》绝非阳冰所书。  
证据三: 此碑向不见于金石著录,即便于前人笔记,亦仅提到此碑为李白所撰,而不提李阳冰书。现存《贞碑》末尾有“前翰林内供奉学士陇西李白撰”,旁加刻“李阳冰书”四字,从款式上看,与唐碑不类。李白冠有官职郡望,而李阳冰则单有姓名。“李阳冰书”显为后人妄加无疑。至于现存碑侧所刻北宋时行书二列,应是明代立碑时照宋淳熙碑原样加以摹刻。而在碑首行将“水因庵’刻为“水因寺,,这是庵中僧(尼)立碑为了夸饰,寺与庵,范围大小而已。  综上所述可见,谈李阳冰楷书的风格以及其书《贞义女碑》的可能,都是无稽之谈了,因为李阳冰楷书未有传世可验。
对比李阳冰上面的所有碑帖小篆作品与《贞义女碑》的这幅颇具【颜筋柳骨】的楷书作品,可谓泾渭分明,有天壤之别,所谓【字如其人】,两碑两体比较就是判若两人也。明代翻刻本书者托名李阳冰也。本人认为,没有李阳冰其他的楷书作品发现,托名李阳冰之说就有存在的理由。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01-29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1-27 09:40:35)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268
金币
20331
威望
32
贡献值
13641
银元
13609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9 13:4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与溧阳史贞女碑帖有关。 d"3S[_U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