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2-01-02 09:36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抗战英雄人物谱 4.$hHFqS^5
1.抗日先驱胡柏淮 lS Kv* 胡柏淮,1906年1月生于后六胡家前村。1938年3月第一次入党,1947年5月重新入党。加入党组织后,化名李东。 f]^ J,L9qz 1938年4月下旬,新四军军部根据党中央到敌人后方去的指示,派粟裕同志率领先遣支队深入苏南敌后,进行战略侦查。之后陈毅同志于6月1日率领新四军一支队由安徽省南陵出发,中旬到达溧阳竹箦桥。这时革命还处于低潮,但革命的火种还在,陈毅率领的一支队挺进苏南后,革命之火一经点燃立刻形成燎原之势。1938年底,陈毅指示张之宜、陆平东、朱行厚三人组成溧阳工作委员会,指定张之宜为书记,他们的任务是在四个月组建十五个党支部,每个支部要有五名以上党员。经过四个多月的工作,发展了近百名党员,恢复和新建了二十多个党支部。 6Wcn(h8%* 胡柏淮在本村和邻近的邹家村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发展党员,建立了胡家村支部、邹家村支部。1939年5月初,全县八十多名党员在一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安中里参加了溧阳第一次召开的党员大会,会议选举张之宜、陆平东、朱行厚、胡柏淮(化名李东)等人为县委委员,组成了中共溧阳第一届县委。大会后经胡柏淮介绍胡大兆等一批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s?z=q%-p 1939年10月至1940年6月,胡柏淮任城东区委书记。其妻宜兴人陆秀英,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至10月,胡柏淮任国统区县委委员兼城东区委书记。1941年,任溧阳白区地下党中共县委宣传部长。1941年秋,任白区地下党宜溧广县委组织部长。至1942年8月21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县委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受白区地下党组织指示,在胡家村大圣堂开办粉笔厂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45年6月至10月,任溧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建设科科长。同年10月夫妻俩随军北撤。 |$i1]Dr6 1949年春,夫妻俩随解放大军南下,都在苏州市粮食局工作,胡柏淮任局长。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夫妻俩被处理,回到胡家村务农。1979年12月胡柏淮病故,享年七十五岁。1980年3月,苏州市人民委员会的处理决定:恢复李东同志的党籍、干部身份和原工资待遇,胡柏淮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胡柏淮病故四十三天后,其妻陆秀英亦去世。皆葬胡家村东对河的圩堤旁。胡柏淮夫妻一生没生育子女,回胡家村居住后抱养一个儿子叫胡文俊。一对革命伴侣悄悄地走了。 dRarNW 胡柏淮前半生艰险革命,后半生艰难力田,可谓一生坎坷,然而,革命者,一生不叹息,一生不气绥,因为信仰。当年,胡家前村胡柏淮仅有一间坐北朝南的居屋,青砖墙,灰瓦盖,泥土地,长长的进深,也有一个低矮的阁楼。如今,胡柏淮夫妇厮守终生的居屋已经不存,屋基上长满瓜蔓,仅有些墙基青石块。
`\}zm~ zjhR9 8I|1Pl 2.胡大兆: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 *8(t y%5F0 胡大兆,曾用名张志英,生于1917年4月,溧阳后六胡家村人。其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同盟会会员,大革命时期,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大革命失败后遭地方恶势力陷害致死。 a-o
hS=W 胡大兆因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即回家务农谋生。他从小受父亲革命思想熏陶,对党的事业充满想往。1940年6月,经胡柏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胡大兆任溧阳白区党的中心支部书记、白区区委委员。1942年1月至7月,任白区城东区区委书记。1942年7月至12月,在苏南区委党校学习。1943年1月起,先后任溧水白马区区委组织科长、溧阳洮南区区委书记兼区农会主任和区大队长、苏浙军区党校整风队小组长、宜溧县杨巷区区委副书记。 'SXpb?CZ 1945年10月,胡大兆随新四军部队北撤,至山东烟台,任烟台市朝阳区、建昌区区委组织委员,烟台市联络处科长。1947年10月,由胶东南下,1948年10月,任山东青州市城关区区委副书记,随军南下时任华东局党校南下分队长。 "1\RdTw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胡大兆随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市长带领下接管上海,1949年6月,参加上海市委党校第一期培训,任第五支部组织委员、上海市嵩卢区区委委员,负责工会工作。1950年5月,调至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党委组织部,任副部长。1955年6月,任上海纺织工业局人事处第一副处长。1956年11月,任上海市印染工业公司副经理。1963年3月,调任上海市文史馆任办公室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文革中,他遭受不公正待遇,被强迫退休,但仍坚定对党的信念。文革后,他回文史馆,负责文史馆、参事室二个单位的平反复查落实政策工作。1983年7月离休。 /-cX(z
7 胡大兆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与敌斗争机智勇敢,曾按组织决定,打入国民党内部担任保长,收集军事情报,掩护从皖南事变突围的同志安全过境,冒着生命危险将一万多发子弹通过国民党封锁线,运送到新四军根据地。
A*?/F:E 解放后,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为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始终保持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u+"hr"}${ 离休后,不顾体弱多病,赴馆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各项活动。并经常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勉励他们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 8wNU2yH+D 他刻苦钻研酷爱的中医理论,自学成材。研制了胡氏外敷药膏,其义务行医的事迹被媒体多次报道。曾获上海职工自学成才奖,被载入《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并被吸收为上海市离退休高级专家协会会员。 3vEjf 2013年2月24日凌晨2时52分,胡大兆因病在上海华山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6岁。胡大兆同志离休前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原办公室副主任、享受离休干部待遇此, _16&K}<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为其举行追悼会,悼词说:胡大兆同志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一生。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前辈,敦厚的长者。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开展文史馆工作,竭诚服务馆员,弘扬敬老崇文理念,发挥存史咨政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QlBFl0a 注:此文根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的《胡大兆悼词》整理。 ;U5x'}%0] Ib<
5u omDi<- 3.胡敏祥:在三大战争中成长 LP-KD 胡敏祥,原名胡锡章,生于1922年,后六乡胡家村人。1941年9月参加革命队伍新四军,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朝鲜两次获得朝鲜国防部颁发的银质勋章。战争中五次负伤,获评三等甲级残废军人。 (*@~HF,t= 1930年7月,胡敏祥就读于胡家村小学。1932年6月,辍学回家跟父亲种田。直到1937年,他又恢复学习,到大圣堂小学读书,第三年转入崇庄小学。1940年3月,进入溧阳同济中学读初中。1941年,因时局恶化,又回家种田。此时,本村革命志士胡大兆在村上活动频繁。当年9月,他在胡大兆推荐下,参加了新四军十六旅青训班,接受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教育。1942年,光华中学在新四军支持下复课,他被送往光华中学读书。1944年11月,他根据胡大兆要求,去浙江长兴县天井湾帮工,向当地农民宣传新四军抗日主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