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的大势 桥上的孩子
打电话给我的是观莲桥的文保人蒋炳元,因为前天就与他约好,我要重游观莲桥。无疑,这位长我几岁的兄长仍要做我的向导。他是宜兴蒋氏的后人,应该说蒋姓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六十四万六千余。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也就是说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1948年,蒋介石败居台湾前,曾经专程前来宜兴祭祖。据蒋炳元说:这座桥就是我的先祖所造,据我家族谱显示,我家先祖到了溧阳,首先就是建桥。我的曾公、太公、爷爷就在这风调雨顺的岁月,先后成了私塾先生,成了明清、民国年代溧阳蒋家的“书香门第”。
当我穿着“开档裤”整天在码头街玩耍时,就知道近在咫尺的昆仑桥的名字了,但不知道昆仑桥在附近的哪里,更不知道昆仑桥的历史和故事。当早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昆仑桥, 路过这座老桥油光水滑的台阶时,我第一个感觉这个昆仑村人和桥的不易,更感觉蒋姓人当年给自己的村子起“昆仑”的气势和磅礴。须知昆仑在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历古朝代的文人雅士,已把昆仑描绘、讴歌、赞美的淋漓尽致。可以说中国溧阳的昆仑村不但可以与广州的昆仑村、山东淄博的昆仑村、贵州毕节的昆仑村、福建莆田的昆仑村、安徽安庆的昆仑村、四川宜宾的昆仑村媲美,也是溧阳市名字起得最有气势的村子,当然,也是溧城镇所属73个行政村(社区)最靓丽的名字。或许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该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来自于这座有580年的昆仑桥!
资料显示,昆仑村位于溧阳市昆仑街道北郊,辖区面积 2.3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2512人。共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分别是昆仑桥村、徐角村、淦西村、双牌村、夏宗垾村、胥伯母村、塘北村,现多已拆迁,现存在的拆迁自建村为胥伯母新村、部分夏宗垾新村,双牌村、夏宗垾、塘北村现已安置在海棠花园小区。村委现有省级文保单位观莲桥和村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角马灯。
今年已经72岁的蒋炳元还是开着他这辆老面包车来接我的,这辆车又破又旧,一上路除了“喇叭不响,其余都响”。他的老家就在这昆仑桥北侧的桥边,距桥最多不过十几米远。这座二百多年的老屋如今已被常州市有关部门挂上了“蒋氏祖宅,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蒋老是1950年7月13日出生的,那天母亲正在干活,一阵痛来匆忙回家,刚走到桥上,就感觉孩子快要下来了,大伙儿七手八脚把母子从桥上抬了下来,几乎是同时,从桥上和蒋宅响起了嘹亮的婴孩的啼哭声......“我们蒋家最早从宜兴来到丹阳,到了宋朝,又从丹阳来到溧阳。我的父亲蒋进宝、爷爷蒋汝舟、太公蒋守身、曾公蒋聘珍、高祖蒋仲麒、天祖蒋时发,祖辈世世代代居住在昆仑桥畔,我也差一点成了养在桥上的孩子”蒋炳元无不感慨地说。
应该说这位在昆仑桥背上长大的孩子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家庭,爷爷蒋汝舟年轻时被录取为湖北洪湖县政府卡长,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长,当年洪湖县境内的税收都由他负责。那时正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在当地几乎占了小半边天,这位机灵的溧阳人深知自己的处境,各个卡位收到的钱,白天交政府,晚上交贺龙,让他一直相安无事,直到抗战爆发打道回到他整日朝思暮想的昆仑桥畔;这位在昆仑桥背上长大的孩子还有一位亲戚,就是二姑蒋珍宝(参加新四军后改名蒋新民)。姑父黄亚成1905年10月出生于一个旧官僚家庭,从青年时代就崇尚真理,寻求振兴中华之路,在吴淞水产学校学习时参加过反帝大同盟。早在1929年上海法学院法律系学习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黄亚成被捕入狱,和原江苏省副省长管文蔚一起被关押在国民监狱,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抗战初就成为苏北地区我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据说蒋炳元的爷爷辞官回家主要留念这朝思暮想的昆仑桥,到后来爷爷想桥的思念与日俱增,最后竟不能自拔,这位税务官竟不辞而别;当然这昆仑桥也让蒋炳元当新四军大干部的姑姑和姑父时常回家看望昆仑桥。长辈们的所作所为和举止,无疑让昆仑桥上长大的孩子被长辈们热爱昆仑桥的热情、亲情所感动,故从小他就是护桥、爱桥的好孩子。终于到了2004年,有关部门给他颁发了文保员证书,并授予优秀文保员奖状。时年,蒋炳元已经五十岁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