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溧阳时报:一条布满划痕的长凳子,一块饱经风霜的木墩子,一把弯刀,一把锯子,这些就是王天富编制竹器的主要工具。“竹匠的活儿看着很复杂讲究,用到的工具却没有很多。”闲来无事,84岁的王天富就在房屋前的空地上摆弄竹子。一条条竹篾在王天富手里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竹篮已初具雏形。
2GUupnQkD “深呀么深溪岕,是个好地方……”几天前,记者来到王天富家中时,他正坐在家门口一边编着竹篮,一边哼唱自己创作的民谣。“这首民谣我给它取名《歌唱深溪岕》,歌唱我们深溪岕的美丽风景和百姓的幸福生活。”长期埋头工作,老人的腰板已不再挺拔,但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
WHk/$7_"i 在戴埠镇深溪岕,竹是常见之物。临山而居,与竹为邻,使得旧时深溪岕百姓的日常生活里都沁着竹香,竹篮、箩筐、背篓等竹器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家什。
xYwkFB$$* “那时候家家户户务农用的竹编器具都是自己编的。因而村上几乎人人都会编竹制品。”王天富说道。竹器被深溪岕人广泛使用,因而深溪岕从来不缺竹匠。后来,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与普及,竹编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替代,竹编技艺就很少有人学了。
gn.Ol/6D 王天富与竹编的缘分要从六十多年前说起。那时他刚二十出头,村里人编竹制品的时候,他就常常在一旁看着,将人家的手法默默记在心里,然后回家自己尝试着做。“有的时候感觉自己编的不大对,就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向别人请教,看看到底是哪个步骤不对,再重新修改。可以说,那时候村上只要是会竹编的人,都当过我的老师。”王天富笑着说道。
TvM24Orct 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从选材、破竹、削篾到编制成型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竹编是个精细活,一丝一毫都差不得。”每次在选竹上,王天富就要花费好多时间,要是没有挑选到心仪的竹子,他绝不会歇脚。长年累月的锻炼,让老人一连爬到半山腰都不带喘的。“五六年的毛竹做竹编密度刚好,够韧。竹子生长时间太短的话,做出来的篮子、篓子就会有缝,生长时间过长,竹子就脆了,容易断裂。”说起选竹子的学问,王天富如数家珍。
Sn ^Aud 王天富做竹器,从不用尺子。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等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笨重的弯刀在王天富手里似乎没了重量。竹篾的厚薄长短,收放转折,全凭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经验。王天富的一双手从手指到手掌,到处是被篾片刮伤的痕迹,老茧一层又一层。
[+gzdLad “眼看着村里会编竹器的人越来越少,我心里又是惋惜,又是焦急。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干了六十多年,往后怕是要失传了。”王天富苦恼地告诉记者,他的子女也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
l&|)O6N 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有年轻人来了解和学习竹编,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k+*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