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将文化进行到底(2) 8}E(UsTa
jHw2Q8s|R
昨天两则见闻,再次颠覆了我的文化价值观,也撩动了我的话痨病。 $U.'K!B
先看见闻一。 *t*&Q /W
公交车在“燕湖公园西博物馆”的站点停下,我下来的时候,听到几位同下车的中老年乘客的几句对话云: HnY"6gTNK
甲:你看,这里就是新造的窑(指点博物馆)。不过,我还没有进去过。 DczF0Ow
乙:窑?什么窑?不太像吗。烧砖瓦的,还是烧茶壶、缸坛的? `Q^Sm`R
丙:那上面的黄色盖子是做什么用的?我没听说过窑还要有盖子的。 B]}V$*$\?
甲:你傻呀,窑哪里没见过啊! M4PUJZ]
…… iBW6<2@oZF
我【忍不住插话】:不对,那是博物馆? RvZ-w$E&?
甲、乙、丙:什么罐?是腌咸货的吗? e(% Solkm?
我:……
1Moh`
[cAg'R6
再看见闻二。 k_^/
在夏庄文靖园大门对面,有一座似乎很长时间没有启用,却算是标配的公交站台。我特地走过去查看,却没有见到站名,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站名之类的标识。 _5`S)G{
也许这里即将有一路公交车通过,所以,有关部门才会预先建设这么一座公交车站。而在若干天前,我建议有关部门,将七路车经过的夏庄周边的三个公交站台的名称(新苏南丰田、夏庄西、夏庄),改换一个叫“文靖园站”或者叫“文靖园西站”,却不见任何回复。 %~(i[Ur;
…… /<(ik&%N
文靖园是溧阳的相对少见的省级文保单位,里面是有颇具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的清文渊阁大学士史贻直墓。民族历史文化的解读应该由谁来解读?似乎不言而喻。而应该怎样解读,用何种方式深入老百姓内心,却值得探讨。 O,Gn2Do
笔者比较怀念一种老方式,那是在绿皮火车经过某个著名风景旅游圣地或者大市级以上城市的时候,列车的广播里总会如期传来一分钟左右,有关当地名胜或者对城市的简单介绍,让满车厢的旅客情不自禁想在这里停留一下、深入感受一番。比如说火车过泰安站,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总都能听到这种简洁明了、声情并茂形式的广播。 ?v~3z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