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话也称“中秋节”为过“八月半”。
oWV^o8& GH 眼晴一眨,今年的“八月半”是21号,快到了。家中已有好友们送来的苏式、广式月饼。每天早饭弄碗粥,搭块月饼,倒也挺适意的。
>/9on. 中秋节我己经过了几十个了,但是影响最深的还是一九七五年在绸缪公社的那个“八月半”。
YTV|]xpR 在七十年代过“八月半”吃月饼,也不是想吃就有只吃的,那像现在吃早饭弄块月饼搭搭,在当年可是非常奢望的事呃。
DUWSY?^c 七十年代,“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在农田里劳动一天,也只有几角钱一天(一个工分值)。我下放的绸缪公社有个杨家湾大队,经济最薄弱,那里的农民累死累活劳动一天,仅有一角多钱。在单位上班的营业员、工人、教师和干部也仅有三十多块钱一个月,那个年代各行业的工资相差不大。而当时“下伸店”里卖出的鸡蛋糕是五分钱一块,火腿肉饼要卖二角钱一块呢。而很多农村家庭那有余钱去买月饼吃呢?
aSQvtv)91 而到了“八月半”脚下,新女婿去丈母娘家去“张节”,月饼包必须要有的,而且还要包上几个“狗头包”的,有红糖包、蜜枣包、金枣包、柿饼包…,当然烟酒是必备。而在丈母娘家吃过丰盛的酒席返回时,丈母娘家是要回二个包给新女婿带回家的。
|s, Add:S 那时侯供销社南货店的店员包这种“狗头包”是很厉害的,只见她们三一二下就能包好一只包。县供销社那个时候还经常技术比武,包“草纸包”,扎酒瓶等技能是必赛的。
j[Oh>yG c-=z<:Kf 到了临近“中秋节”时,有条件的人家会去商店里买来几块月饼,准备过节享用。而买回来的月饼则放在竹篮里,高高挂在灶头上方的钩子上。因为那个年代是沒有冰箱的。
~zyD=jxP9 V@`A:Nc_> 到了中秋夜,家长会把一块月饼用菜刀切成二、四等分,让孩子们拿,往往由老渣渣(指最小)的孩子先挑,而水平高的家长,往往把月饼切得像数学家用分割线分的一样,用肉眼看不出、分不出大小的。待孩子们把月饼拿了,剩下来的才轮到家长吃,往往剩到一小块,那么父母二人分分吃。而孩子们分到手的月饼,他们当时也舍不得吃的,还要到左邻右舍的小明友面前去稀奇稀奇的,也要掰一点点给“发小”尝尝的,吃到最后,才舍得把月饼里的一小块火腿肉放在嘴里…
{7d\du&G LseS8F/q 而很多家庭是舍不得、沒余钱去买月饼的,巧媳妇们会自己包“油炸滋”的,馅心有甜的(芝麻馅心),咸老包的是菜肉馅,然后用菜油炸得金黄金黄,香气扑鼻,勾起了人们阵阵的馋虫。这时候,主妇们觉得有好东西要共享呀,于是用盆装了,分别送些给沒炸“油炸滋”的邻居,让大家尝尝鲜。而邻居们往往会说声“谢谢你”“真麻利”的赞美声,而被赞美的人会很开心的,心里乐滋滋一天呢!
]C5/-J,F ~s-"u
*> IpKpj"eoLy 我是六十年代未,作为知青下放到绸缪公社金星(槎溪村)大队务农的,我在农村虚心向农民学干农活,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几年的锻炼,晒黑了皮肤练红了心。由于表现好,一九七四年中秋节后被公社抽调到电影放映队工作,当时工资是30元一个月。
JXk<t5@D 那个时候农村的文娱生活极其单调,主要是听听早、中、晚的三次广播,这种舌簧喇叭小广播音质差,有时候声音小了,还需要往地线上浇点水呢。而广播内容大多是最新闻时事、公社通知、天气预报和样板戏。公社电影队成立后,常年巡迴到各村队为农民放电影,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lvk
r2Meu< 我们电影队每次到村、队放电影,群众都作为一桩大事来对待,队里会早早地派人挑来放映机,而孩子们是最兴奋,他们又蹦又跳,扛着长板凳抢好位置,一会功夫放映场地就排满。放电影那天,生产队长会比平时早点收工的,而有的村民也会把邻村亲戚请来吃夜饭、看电影。看电影格辰光,家庭主妇纷纷把平时攒下,而舍不得吃的西瓜子、葵花籽、蚕豆或黄豆炒好,带到电影场上边看电影边吃。有的妇女也会用"围腰裙"兜着瓜子蚕豆热情地送给我们吃。每场电影,观众总会有上千人,而放到新片、好电影如:《红楼梦》《侦察兵》,人更多,场园上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往往有几千人呢。
fe+2U|y 小伙子和姑娘们为了看场电影,他们往往不顾白天劳动之累,放工后吃过夜饭再结伴跑上七、八里路,甚至十多里路赶来看电影。
7R=A]@ 到了第二天,农民们在田里劳动,话题就是昨晚的电影。
?f4jqF~Fh "XWO#,Ue 我每次在绸缪大队(集镇)上放电影,都是把场地按排在中学操场上。我总是请老师打开教室门,热情的孩子们会帮我搬出十多张长板凳,摆放在电影机桌子前面。
zz1]6B*eX 到了晚上放映前,这些最佳观影位置会坐满集镇上人和供销社的朋友。
1D2Yued T )"Uq Or"+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