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开始显现每个家庭并社会开始关注,几乎家家户户读书的孩子负担沉重,初中以后学习没日没夜天天回家作业到老晚,网路戏称小镇作题家,而严肃的家长更是痛心自己的孩子成为考试工具人。
.'q0*Pe 很多家长、老师普遍的看法: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很大。那以前的孩子压力大不大?没有这么大!为何?笔者认为,如果仅仅单个个体压力大或许是个人或家庭原因,而如果是普遍性现象恐怕更应该追寻时代(背景)原因和社会原因。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来复盘一下建国以来各世代的孩子们的“压力”。
`H5n_km 中国式父母历来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朴素愿景,也并非是说一定要孩子大富大贵,只是希望祝福孩子的将来好,比自己好,当然能“建功立业出人头地”更好(此处价值观本文不作扩展评论),以现代语言来说:实现阶层上跃,争取超过父母自己所在的阶层,尤其是现实中底层的父母。而如何实现这样的梦想理想?现实的中国中各阶段时段方式呈现不同。
+|N!(H 改开以前,孩子的出路,尤其农村孩子的出路很小很少,大致两种:读书或参军。读书成功—-考上大学、哪怕考上中专,啪,户口转为供应户、档案身份变成国家干部,成了“公家人”,就脱离了农村修地球的苦海。其他城市底层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考取大学,起码阶层维持成功,更多是可以实现阶层上跃。参军也是“改变”命运重要方式,如果在部队争气提干入党,回来安排一个工作也成为了公家人;如果再祖坟冒烟,在部队立功还能做军官,那前途更是远大。
h$Z_r($b
还有没有其他方式改变命运?几乎没有:做生意,某段历史时期不允许。打工?依然是底层命运,那时候还没有承包工程一说,且没有那么多基础设施建设无工可打。应聘有些公家苦力活?:煤矿铁矿矿下工种?名额很少。
;/3
< 而因为特定的历史阶段,能够考取大学或参军成功的比例在农村孩子中占比很小很小,更多的孩子长大成年后只能依然像父辈们一样安心田里劳作做个农民娶妻生子再下一代继续。好在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均”了寡不寡的也能接受:大家一样、大家一样穷嘛!没有阶层差异,大家能够接受。此时的中国底层家庭家长们第一位理想并不是(孩子)将来实现阶层上跃,第一位理想是:能吃饱。
i 5"g?Wa2N 这个世代的孩子们总体(学习)压力很小。家长们知道读书、参军成功的比例很小,也不奢望自己孩子一定就要上述方式成功(当然能成功更好),这样的安心甘心没有压力传导孩子,孩子们自己也慢慢接受这样命运安排。在广大的中国大地上,教育实施普遍落后,很多农村还是民办教师,简陋的学校课室,简单的学习,孩子学习事实上成为副业,回家帮大人干活,割猪草放羊帮带弟弟妹妹反而是主业,忙完之余捉鱼捉虾不亦乐乎。
CVh^~!"7j 这一切在改开后开始改变。国家开始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商品经济搞市场经济特别是后来加入WTO,中国经济进入上行期。什么是上行期,很简单,就是蛋糕做大期,在蛋糕增大的过程中每个社会个体都有机会,有机会代表着更多的出路,而不是仅仅读书、参军。政策开始放宽:可以做生意了政策不再限制、可以办厂了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家也开始出现了、可以出去打工了可以承包工程做老板了,一派生机盎然。
6p
X[m{ 注意:这时候的隐忧是开始出现了贫富、慢慢形成(了)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是什么?现实意义就是阶层差异。不同的阶层开始显现:底层还是底层、有些原来底层开始步入中层、极少数甚至进入上层。有了阶层,自然有阶层落差,有落差就产生“压力”。这个时期是阶层的形成期,还没进入阶层确定成型固化期,人人都有机会都有希望。
yu'2 底层普通家庭家长们选择余地大了:教育建设在加快、教育资源在丰富、录取人数在增加,读书成功的可能性和比例在加速增大中;何况孩子读书不成参军不了还可以干别的,一样有出路,一样能改变。不成还可以干别的,虽然已经阶层已经形成,有阶层压力差开始显现,但多种选择并没有给社会传导读书主要压力。
El~x$X* 这段蛋糕增大期(经济上行期)到2013年到达顶峰,开始拐点出现,蛋糕增量开始变小变少(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下行)。蛋糕增量变小意味着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出路同步正相关变小变少,而改变命运机会变小也意味着已经形成的各阶层开始确定成型和固化。再想实现阶层上跃就没那么容易了!
F8J;L](Dq 在这段直至今天的经济放缓期,还伴随出现了很多经济增长期时没有得到修正完善乃至恶化的各种问题:昂贵的医疗、喘不过气来的房价、下一代的优质教育门槛、不可预期的养老、阶层压力落差显性化后的各阶层鄙视链、环境与食品安全、物价与收入的不可比等等,而要想避免面对这些问题,(底层)更要实现阶层上跃。
8v},&rhPQq 一部分已经产生和成型的中层也因为蛋糕增量的变小,他们阶层上跃的机会也一样变得狭窄,他们面临的更迫切问题是:如何保障维持自己的阶层而不是阶层跌落,阶层跌落比实现阶层上跃更为焦虑。社会上升期更类似于瓶子摇动期,人人都知道有沉渣泛起上升至较前高的位置机会,虽然也急;但相对瓶子不摇动了,慢慢开始沉淀各阶层开始固化,还没有到达预期位置的就非常焦急、同样已经处于中期位置的更怕再次被沉淀入底层;上层一样有同样的焦虑,更害怕跌入中层、底层,失去目前已经享有的阶层“特权”——这也是社会总体焦虑的根本原因。
\o-
Q9V 但因为蛋糕增量变小,机会和出路变小,可选择的方式和路径变得狭窄。普通底层家庭没有能力生意又似乎回到了只有读书和参军两条出路,而参军历经经济建设冲击后的性价比似乎比读书更不堪,唯一的出路便只有读书(实现阶层上跃)。中层呢?也因为蛋糕增长总量的变小而带来的总体投资营商环境恶化不敢投资,读书也成为了维持阶层保障主要选择之一;上层虽然不是仅仅依靠读书来保障阶层不跌落,但读书起码也是阶层维持的基础保障。
1Y"[Qs]"mU 这样一来,“读书”便成了社会各阶层实现阶层上跃、保障阶层不跌落的选择:下层是没有其他机会实现阶层上跃可能只能读书、中层和上层如果放弃读书阶层保障便变得岌岌可危。
#[^?f[9r 各阶层前所未有的把目光投向孩子的教育读书,这种阶层焦虑的传导到了孩子身上就显现为压力:怎么才能孩子成绩更好更好?一方面:读好学校显然是选择之一,好的教育资源当然是保障,衍生出不可思议的学区房、名师辅导高昂的一对一私教费;普通家庭没有名校学区房的家庭读不上好学校咋办?难道安心甘心孩子继续和自己一样沉沦底层吗?哪怕挣扎一下也不挣扎吗?家长当然会挣扎:校外补课形成庞大市场。另一方面:逼迫自己孩子学习学习成绩成绩,家长的压力传导到学校形成学校的升学率压力,家长和学校、老师传导的压力合力到了孩子身上,而现在的孩子信息资讯价值观和父母辈已经有不小差异,人的权利意识和幸福观未必和父母完全一样:有的孩子屈服了但不开心;有的孩子也许意识到了阶层差异主动去成为小镇作题家期望读书改变命运;有的孩子不同意父母的价值观幸福观不愿意屈服最终演变成校园悲剧........
Y7yh0r_ 蛋糕总量变小而来抢的人(各阶层)越来越多形成事实上的内卷,而内卷更导致了对不多机会争夺的更激烈造成恶性循环。这一切“上面”都看到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一出台,各地雷厉风行,纷纷整顿校外学科类培训,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取缔关停。负效应:美股市场上中概股教育股纷纷大跌;校外培训机构开始倒闭和员工失业。
,iXE3TN;W 那我们不仅要问:如果没有解决蛋糕增长总量变小形成各阶层机会和出路变狭窄、如果继续延续阶层固化导致的阶层焦虑、如果没有解决广泛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形成事实上的优质资源争夺,仅仅取消取缔各阶层阶层上跃和阶层维持保障的实现方式就能阻止和杜绝各阶层的阶层愿景吗?
Cw<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