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1-07-19 09:0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志愿军烈士杨汉清和他家的房子 A",R2d H< 开头的话 D 1(9/;9 我撰写的《志愿军老兵》一书出版也有两年半了,记得当年我先后采访了溧阳籍健在的志愿军老兵八十余人、烈士家属二十多人。有关资料显示,在抗美援朝期间,溧阳有5198位热血青年参加了志愿军,其中216位牺牲在朝鲜战场。如今已近七十年过去了,溧阳现在活在世上的这些志愿军老兵已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且大部分都在90岁左右。而今天我采访的蒋店村委杨许村100周岁的志愿军老兵许小方,就是其中的一位。 JTTI`b2l_ 这次采访志愿军老兵许小方时,竟然谈到了当年与他一同参军的战友杨汉清英勇牺牲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当年杨汉清参加的这次战斗正是列入我军经典战例的石砚洞北山战斗,同时这场人类战争史上异常惨烈的战斗也被美国人拍成了有名的电影《猪排山》而闻名世界。我在与这位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百岁老人许小方进一步攀谈时,更道出了这位参加石砚洞北山战斗的溧阳人在壮烈牺牲六十周年之际,他原来的住房被夷为平地而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信息。要知道当年这位杨汉清烈士从小出生在此房、成长在此房、参军离别在此房、立功的大红喜报送达到此房,烈士证一直悬挂在此房。因此,这座老屋对烈士杨汉清和他的家人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jTZxH< 今天,从中央到地方,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上甘岭精神的同时,就百岁志愿军老兵许小方的报料,就烈士杨汉清在六十年前为国捐躯和六十年后杨宅的最后消失,叙述如下,愿与大家共同来探讨,更期望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关注。 +<)H2 >iI_bcqF 这是一座人R肉堆成的山 mzcxq:uZ5 家住蒋店杨许村的杨汉清与许小方是1951年底报名参军的,在溧阳和常州集中后开拔到太仓,经大半年的集训,于1952年10月到达朝鲜前线。杨汉清分配到23军67师200团2营6连(步兵)任战士,许小方分配到23军67师200团3营8连(机炮连)任战士。朝鲜战争爆发时,23军正在东南沿海准备打台湾,战事的爆发使得攻台作战停了下来。他们的部队开到朝鲜时,五次战役早已打完,上甘岭战役也即将进行。当23军到三八线上接手38军防线时,双方的战线已经相对固定了。 yJ!,>OQ%' 石岘洞是三八线北边的一个小村庄,北山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只是一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山头。我军和美军曾在这个小山头上你来我往,互相攻击。每次规模虽都不大,却也打的难解难分,荡气回肠。当时驻扎在此地的是美7师,和他对阵的是志愿军23军67师。7月6日夜,23军再次反击。动用67师200团4个连,199团6个连,201团3个连,共13个步兵连。杨汉清所在的200团2营6连,经过多次的战斗,战果辉煌,被授予英雄连,也成为这次23军反击石砚洞北山的主力军。而其余连队则打敌反扑。 W,.Exh 许小方说:“杨汉清所在的这支英雄连有200多人,连长叫陆昌荣,这是23军67师有名的英雄连连长,这200多人的攻击部队三人为一个战斗组,杨汉清的战斗小组发起冲锋后,三人相互掩护,勇猛冲锋,攻取了北山,随后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并最终守住了阵地。石砚洞北山遂被我军牢牢控制。” 许小方随后声音低沉地说:“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这支200多人的英雄连打得最后仅剩十多人,汉清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我和汉清虽是一个团,但我们机炮连是打丁字山的预备队,我是打坦克的火箭炮手,故没参加石砚洞北山反击战,否则,我也肯定牺牲在这次战斗中了”。许小方接着说:“杨汉清牺牲的消息是战斗结束后我才知道的,我呆在坑道里伤心地泪流悲痛万分。后来部队流传着一首歌唱英雄六连的歌曲,当年23军的将士人人个个都会唱,一唱起这首英雄六连的歌,我就想到了我的亲密战友杨汉清!”。 =_[Ich,} 在志愿军第四次攻上石砚洞北山后,这块阵地才真正为我方占领。这时的北山,用23军记者洪炉的话说,“已经是一座人R肉堆成的山”,每一次反复争夺,各方都在这里留下尸体,一层又一层。“那个阵地,土都挖不下去,每一锹下去,不是土,都是死人。战士没办法修筑工事,就把比较完整的美国兵的尸体,几个尸体堆成坎坎。战士就趴在死尸上,打仗,吃干粮,喝水……那是夏天啊,还离阵地几里以外,臭味就熏过来了,到了那个地方,人的嗅觉都没有了。那个蛆到处爬……这真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Zig3WiD& twp~#s:\z 烈士房子瞬间夷为平地 BLb'7`t 蒋店村委杨许自然村,位于蒋店的西北,村中有一条东西向的马公圩河把杨姓和许姓自然隔开了,河北住的是许姓,河南住的是杨姓,自古以来一直称之为杨许村,合起来全村约五六十户人家。 =g)SZK 杨汉清的家在马公圩河的杨许段,河南杨家村最西边临河而居(见图)。此房是杨汉清父亲手上建起的坐北朝南的四间平房,即两间主房,两间辅房,面积约120多平方米。杨汉清就在这座杨宅中出生。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虽然家里很穷,小汉清一到上学年龄,就被送到私塾上学。小汉清在校学习非常努力,成绩门门拔尖,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杨。老师不止一次对其父杨全法说,孩子很聪明,是块念书的料,好好培养,今后能成大事。 MpJ]1 上一辈老人都知道,马公圩有13村,1949年4月下旬,溧阳解放。这时有知识有文化的杨汉清已经出落成英俊魁梧的大小伙子。据百岁老人许小方回忆:“大约是1949年的下半年,马公圩的村民们一致推选杨汉清、许小方、杨同福为马公圩13村的负责人。随后,为了团结广大农民,杨汉清的三人领导小组把彭家村、毕家村、东陈村、西马村、杨许村、明其庵村、前许村、北增泊村等十个村,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大的行政村,配合即将进驻的县委土改工作队开展工作。”为此,当年身为马公圩十村负责人之一的杨汉清家的房子,也无形之中成为杨汉清接待村民、议事、办事的场地。 \j0016; 1951年的初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参军热潮在溧阳城乡轰轰烈烈开展。一河之隔的许小方来到杨汉清的家里,两人很快就谈起了参军的打算。至今已经近七十年过去了,记忆十分清晰的百岁老兵许小方回忆说:“当年我身子发育很慢,直到20多岁才发身。汉清比我小六岁,他是1927生的,当年他24岁,我30岁。记得当时汉清提出来,我们两人去当兵,南渡征兵站会不会嫌弃我们年龄太大了?我立即说,象我俩有文化的小伙子去当兵,还有那个不要的!”。许小方的一席话清晰地表明,这两位同村伙伴、两位亲密无间的村干部、朝鲜战场的生死战友,连当兵参加志愿军这一重大事项,也在杨汉清如今消失的老房子中决定的! MX7$f (Hy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日新月异,溧阳的发展也是如此。当杨汉清的家人正准备把烈士居住的老房子好好翻修一下时,正遇上2013年蒋店新城建设开发。大家都知道,农村的老村拆迁改造、老屋的拆除国家都有明文规定和补偿措施。但是,拆迁部门在烈士许多亲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不管烈士的家属向工程队负责人和工程相关部门再三请求,说明这是烈士的故居,都无济于事,而且应有的赔偿和补偿一分一毫都没有。 &7KX`%K"D 2013年7月,也就是在烈士牺牲(1953年7月)整整六十周年之际,在强拆工程队和王X海等人无理而强悍的压力下,烈士的老房子在隆隆的机器声中轰然倒塌,瞬间被夷为平地。 `)M&^Z=D 每年的清明前,烈士杨汉清的亲人和后代,在祭扫先祖后,大家会不约而同来到杨汉清居住的老屋基前,凝望着东北的朝鲜方向,希望烈士的遗骸能早日回归故里,期待政府能主持正义归还烈士的故居,还烈士和烈士家人一个公道。 \n-.
gG M aP - nz Klue =!=DISPo 烈士杨汉清在杨许村住房的位置航拍图 Pk:b:(4 87hU#nVYh sd
|c/ayh~ (n2=.9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