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拜年“囧事”
文/涂俊明
随着年的脚步越走越近,脑海里也时常浮现出自己小时候拜年的那些事,我们家阿娘规矩很多,我们又不想守“纪律”,常常闹出很多拜年“尴尬事”。
在我们家,糕与压岁钱不能自作主张,要如实如数“上交”给阿娘。阿娘的理由很直率:“要记好哪家的糕和钱,娘要还人情的。放乱了,弄错户,娘还错了人情,乱了礼尚往来的规矩,不好!”
看着糕和压岁钱,每到晚上就被“上交”,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曾私下里“瞒报”过几笔三五毛“巨款”,最后总是被“破案”,无奈“退赃”,还得扣上一顶“不守规矩”的帽子,真是尴尬透了!
每次上路拜年前,阿娘都要一再问我,到亲眷家咋吃饭?
“吃饭看座,大人不上席,小孩不坐凳;大人没动筷,小孩不先动;不准吧唧嘴;吃饭看菜,重头菜红烧肉、红烧鱼、肉圆子等是‘看菜’,许看不许吃……”我麻溜地应答着,恨不得早点开溜!
有时主家客气,夹着大菜放进我碗里,我也不敢动嘴。一则受训多了,不敢吃;二则说不准是考考我,心里没底;三则对席上阿娘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看着,那眼神里是吃还是不让吃,明摆着。
心里想吃,嘴里真馋,但最后我还是夹着大菜,恭敬地放进公共菜盆里。
阿娘平常就管教我们,尊重人先从站立着,面对面说话开始。
新年开头,她就立下“见了长辈必须站直说话”的规矩。拜年中,见了长辈,不许一边称呼,一边走路;不准一边搭讪,一边做别的,哪怕是平时最讨厌的人,也不得造次。
阿娘的规矩是:站住脚步、立好身子、恭敬规矩地喊称呼。喊人倒没什么,却是要毕恭毕敬的,就像是军营规矩。常常因为几位长者在场,我只能这边“立正”——喊人,那边“挺胸”——称呼,常常弄得手忙脚乱。
出生于大户的阿娘,总是拿她老家里的规矩讲究,“全套餐”地用在我们身上,我的人生中,至今还留存家传“纪律”的影子。虽然有些规矩近乎苛刻,常令我们尴尬不断,“囧事”连连,但我们那时还是非常期盼过年、拜年,有新衣、新鞋穿,有比平常好吃很多的食品,更有那些被“分成”的压岁钱,还能与家庭、村里以外的亲戚家同伴嬉戏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