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名人.军人
当年,在陈家村几个较大的祠堂里还挂着几块翰林、进士的官匾,说明陈家祖上还出了几位在皇室左右工作的官员。这几位官员出于何代,有无子女后嗣,也无人追溯考查。但现代世上,陈家村也出了几位名人,中国著名的铜版画家陈晓南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晓南(1908.2—1993.10)戴埠镇郊陈家村人。别名晓岚,曾用名桂荣。他自幼聪明好学,从小热爱大自然,酷爱美术。在家乡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去镇江江苏省第六中学读完高中。1927年至1929年在无锡美术专科学校读书;1930年至1934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学画;1935年在南京参加中国文艺社工作;1937年随社迁重庆,后参加中文艺术系战地写生团到河南前线写生。1940年进徐悲鸿创建的中国美术学院为副研究员;1946年由徐悲鸿推荐赴英国留学;1950年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1961年调广州美术学院任教,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首任会员。长于版画、中国画。出生在陈家村的晓南先生家祖上原有青瓦楼房十多间,水田山地几十亩,这是他们家经过几代人的精耕细作、勤俭治家而创造出来的财富,1956年晓南(桂荣)先生和夫人把村上的所有房产和田地都无偿地全部奉送给了地方政府。其父寿林先生,地道的农民,忠厚、朴实,识字不多,尤乐善好施,望重乡里,给晓南先生以良好的家庭熏陶。
1950年2月晓南先生学成回国,应徐悲鸿之聘到中央美院任教,归国途中又受徐悲鸿先生之托,绕道去新加坡,把徐先生寄存在朋友家中的一千多幅书画共9箱带回国内,这些书画都是极其珍贵的国宝。徐悲鸿离世后由廖静文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仅此一事足见这位溧阳戴埠画家尊师重道、忠于祖国的高贵品质。在这位徐悲鸿先生的密友与世长辞之际,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专门为陈晓南撰文,称陈晓南这位溧阳戴埠山里的孩子是“中国版画的开拓者和先驱"。
陈家村在解放前与我同龄的人中考取大学的仅我一人,但念完小学、读完初中的也有不少,其中,村上的王泉清也是一位佼佼者。从小爱好书画才艺富有音乐天赋的他,于解放初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有名的丹阳艺术师范学校,成为解放后溧阳第一批音美书画艺术类教师。现在村上的大学生也不少,而且有的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有的优先人物还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和干部,如陈家村人高益民还当上了溧阳市委、市府的领导人。当然,这与爱学习、注重培养下一代的村风、民风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陈家村还有现代人不知道的另一面,民国年代出去当兵的人也比较多,当然,他们大多当的是国民党的兵。
记得解放前村上有一位国民党少将,叫陈保生,他在国民党陆军大学毕业后,经一路奋斗,后来在第三战区顾祝同手下当了少将参谋之类的高级指挥员。他的荣升,无疑影响了村上的许多年轻后生,尤其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一些有点文化、识字的年轻小伙子纷纷报考设在各地的黄埔军校,考取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这些人后来在部队里都升了官,任排、连、营、团长就有五、六个,担任部队文职人员的也有三、四人。这些从小出生成长在陈家村的国军将领,大多数是初小或高小文化,小学毕业后,在家种了几年田,家境不好,生活贫困,就外出闯荡谋生;经过多年部队里的拼搏奋斗,获得了一官半职。村上有一个叫陈宏义的,出生于1905年左右,早年死了父亲,家里穷的要命,母亲把他们兄弟姊妹拉扯大,他们都没念过书,他大约20岁左右去当兵,抗战胜利以后,他在南京明故宫飞机场担任上尉中队长,负责机场保卫,是个连长级别,他回家探亲后,村上一下子有七、八个年轻人到他手下当战士,糊口谋生。在这些当兵的人中,有三人在抗战中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有5人去了台湾,有二人在八十年代回村省亲,现在都已去世,其余的都已老而病故。
桂荣先生的女秋瑾、儿秋虹赠。1960年5月于北京
1954年10月至1956年2月,陈国华(前排左三)在中南干校学习时的合影
相关链接: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2)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3)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5)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6)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7)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8)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9)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0)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1)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2)在省临中两年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3)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4)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5)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6)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7)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