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93389
-
- 注册时间2012-01-08
- 最后登录2024-06-14
- 在线时间22190小时
-
- 发帖682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8
- 金币11369
- 威望174
- 贡献值7024
- 银元6957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微博条 | 粉丝46人
关注Ta
发消息
- 发帖
- 6828
- 精华
-
8
- 金币
- 11369
- 威望
- 174
- 贡献值
- 7024
- 银元
- 6957
注册时间2012-01-08
|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00:4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失落的美景3——溧阳消失的古代园林之沧屿园 j&
iL5J; .00=U;H%` 史後,字巽仲(明弘治9年【1496】进士,先任南京刑科给事中,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官至光禄寺少卿,从四品)。史後以及他后代营造园林的故事,除了前文提及的归得园、逸圃,还远没有结束。 n qLAby_ 在溧阳宋团城城中河东岸靠护城河北岸附近的地方,原本有一个叫“谢公洗砚池”的地方,也叫谢公渰,估计是一个不大的池塘。谢公者,南北朝的南齐贵族、著名诗人谢朓也。宋咸淳年间,本地进士汤德俊(官至镇江府推官)在谢公渰附近建造了一个名为“砚池堂”的建筑,而且砚池堂旁边还有一座“砚渎桥”(始建时间不详,但南宋景定年间《建康志》就有此桥的记载)。这两个名字,显然来自于更早的“洗砚池”。 -5v.1y=!L 史後不知是凭借什么套路,把这三个景点范围的紧挨城边的土地(也许已经在城中了)拿过来(也许是购买),建造了一个占地十多亩的园林(可能更大),取名沧屿园。《溧阳县志》(图集)里描画的沧屿园,具体位置在平陵书院(今实验小学)西侧,而平陵书院又在学宫的街北对面。据此推测,沧屿园旧址,应该就在现今书院巷往荷花新村靠西北一带。另据《溧阳乡保堂陈氏宗谱》图示(嘉庆九年绘制),陈鲁公祠原址在城中河东、利涉桥与春雨桥之间的河边上;沧屿园拥有的荷花池、砚渎桥、洗砚池在陈氏宗祠北偏东一侧、费家巷南小路的尽头。 .l=*R7~EU 史後新建的园林,名字叫沧屿园(据说大门有木制匾额),中间池塘(洗砚池)也许广植荷花,周边可能也建了一些房屋,另外还新建了一座亭子,叫做“红香亭”。邑人狄冲(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工部郎中)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记述这座著名的亭子和亭子中珍藏“孟东野诗碑”的故事;其中“红香”的名字,来自孟东野(孟郊)在溧阳唐兴寺做的两句诗——“忽惊红琉璃。”“净香空徘徊。”而到明末,沧屿园已经传到该史家第四代主人史致爵(字修之,锦衣指挥使)手里,汤宾尹(安徽人,1595年的明朝万历年榜眼)来溧阳游玩,又应邀为史氏营造的城中园林做了一篇《沧屿园记》 Z/= %J3f 史後考取进士,比邑人狄冲早了27年,从年龄上看,应该是狄冲的前辈;而史际考取进士,则比狄冲晚了9年。如此说来,狄冲称当时正在营造沧屿园的主人为知山先生,应该是指史後无疑。而且,在记述夏庄史氏逸圃的《园记》中,松江人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人。明朝文学家、书画家。诸生出身。】对沧屿园也有两段评论称(译文):“(史际,字玉阳)于是就在溧阳城边修筑【疑似:修缮】沧屿园,离乡间比较近,但难免因为敲门声而妨碍高卧。”“我目睹沧屿园在城市中,嘈杂的街市声,近虽近了,但没有什么可观赏,况且妨碍我的听觉。” Vnj/>e3 如此说来,史後应该是沧屿园的首任主人和首次建造者,或者至少,前面从来没有沧屿园这个名称。史际以及他后辈几代,又在此基础上加以修缮,增补,直到园林逐步被清朝溧阳陈氏、费氏等部分购买。后来,几经易手,尽管人去楼空,但菰芦瑟瑟,藕花仍红,池塘春草尚存。“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步荒废、彻底消亡! *X
l<aNNx 最早的沧屿园的风景,应该很美。五代显德初年(公元954年)进士、北宋宰相卢多逊作诗云:“园柳鸣禽春色深,江山可待谢公吟。砚池香墨今余几?欲与君家写四箴。”,诗中赞美了园中的景色和对谢朓的怀念。 不过,他们两个相差五百年的大文人,为什么先后会来溧阳这个小地方,并在“洗砚池”这块宝地逗留并吟诗作赋,传说谢朓是卜居,而卢多逊为什么来?估计又只能算是一个谜了。 $>ZP%~O
清代顺治年间1651年状元、邑人马世俊(字章民)在《晓园记(译文)》中说:“溧阳园林胜地,城外的是彭氏夏林园最好,城里的是史氏沧屿园最好,在观渎的遗址上筑成,又有孟郊的诗碑在里面,称平陵古迹。”这段文字是对原沧屿园风景的最高评价,因为马世俊生活的这个时代,溧阳城里(团城范围)还有一座园林一个池塘,那就是陈献策的晓园和谢婆渰!同时,马世俊题《溧阳二十景•沧屿平池》诗序云:“邑中之胜,独志沧屿,系晋谢公考槃处。故一名谢公淹。平池广阔而迂曲,可以运舟,山阴徐渭过此,题诗名柳浪堤。” L
1kM~M 而狄冲与汤宾尹二人的记,前者重点介绍孟东野诗碑移来红香亭的过程原因,特别是狄冲自己还参与了这一事件,却并未涉及更多的风景;后文则较多描写了沧屿园的风景。汤文介绍沧屿园的景致,侧重两点,其一就是风景的优美。“芳途乍起,云垂烟接,有岩翊翊,有峦磑磑,有石齿齿,有洞沉沉,有梁迤迤,有径委委,是誃房曲榭之制,高下量情髹甍,绮屧之陈,方员称:‘景奇葩别卉冥郁乎!深冬缛羽文鳞骞翥乎!’”其二就是地形的奇异巧妙。“区中之胜壤已所尤异者,地形每折处,水辄缘之历历。环洲如浮,菡蓞箭月,苹风随波,偃印如镜,日游吴艇中,忘为陆圃。仰眺听思,澹岩而音,夷远如以其身交于宽原博遂之乡,忘其为市尘也。” Y\e]2 在《嘉庆溧阳县志》中沧屿园条目附录有古代八首诗歌,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沧屿园的美景。其中明朝姑苏人皇甫汸在沧屿园开园不久,做有《题史考功园亭》:“名园十亩与城邻,日夕风烟逐眺新。山学翠屏开作面,水从金谷泻成春。凭轩不断啼花鸟,闭户应逢看竹人。见说元晖池尚在,知君前身是谢家。”而清朝邑人狄继绅(乾隆十八年解元)写有《夏杪过沧屿园》:“诗人一去酒楼空,团扇招来沧屿风。雉堞半藏修竹里,人家多住绿荫中。春溪宅在悲江中,金谷园荒笑石崇。最爱鸥波闲处立,菰芦瑟瑟藕花红。”从诗歌中,我们还能想象出沧屿园固有的美景。 yCC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