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你要认真努力,好好学习。
这话乍一听是没错的,如果孩子追问你一句,“什么是认真努力?”很多爸妈都会无言以对。
如果我们具体化来说,“认真”这个要求,就拿写作业来说。
第一, 按时完成作业,周末作业周一之前完成,课堂作业随堂就完成。
第二, 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抄三遍,孩子在量上不折不扣。
第三, 正确率有保证,如果是抄写默写那就要做到字迹工整
能做到这三点,就说明至少作业是认真完成的。
如果这么和孩子说,孩子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认真”,这样就可以很快执行起来。
那么,什么叫努力呢?
这个概念会稍难理解一些,它比较空,因为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的表弟今年六年级,有一次期中考试,他数学考的并不理想,连本来约定好的奖励都没好意思开口要。长辈们得知纷纷安慰他,没关系没关系,以后努力就行了。
然后我问他,他们整天让你努力,你知道什么叫努力吗?
他摇摇头告诉我不知道。
我当时很诧异,原来我们每天絮絮叨叨给孩子说了这么多次要努力啊,孩子竟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
过后,我也思考了,怎么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努力然后去执行呢?努力要比认真更难具体描述,因为每个人努力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过程性的词,然后我和表弟进行了讨论。
我和他说,努力,每个人给他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把你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去学校到回家写作业到考试准备,这些你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的点写下来,然后你去改善这些不足,改善以后就叫努力。如果你不断地改善自己,那你就会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不断进步。
你今天数学考砸了,那你把上半学期所学习的知识里不会的点找出来,弄懂了学会了,能保证下一次不错了,成绩也就上去了。这就是孩子们能理解的“努力”。
家长朋友们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在讲道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转换,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去说话,而不是一味灌输成人的想法。
大人们总爱和孩子说,“付出就会有结果”,“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其实不应该这么说,因为这些鸡汤式的话更多是成年人用来安慰自己的,孩子们没有成人式的压力,他们是没有办法消化这些鸡汤的。
孩子可能都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更别提如何付出如何努力之类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我们老师一直在做的时候,帮孩子找出什么是需要努力的,并且引领他去努力。
用浅显易懂的话和孩子交流,换位思考到孩子的逻辑里面去,这样沟通的效果才能更好。
言传不如身教,这话不光适用于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父母家庭教育也同样可用。
很多时候,“不努力”的原因并非是不懂道理,而是眼下的日子还过得去,一切还有退路,孩子未必不明白“见到长辈要懂礼貌”、“认真学习很重要”,但他们无法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深意,在他们的思维里,往往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所以,要让孩子成为努力的孩子,自己要先成为努力的父母。
也就是说,想让孩子早睡早起,父母也应该作息规律;想让孩子好好看书学习,父母就应该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学习;想让孩子热爱运动,父母就应该摆脱“懒惰”,坚持锻炼。在以身作则的努力氛围中,孩子是自觉地努力,而不是因为“道理”,被迫去“努力”。
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让孩子们准确的发现学习中的知识漏洞,找到提高成绩的抓手,然后脚踏实地的进步。
区别于传统的教辅机构,我们立足学生,从孩子和家长的切实需求出发,AI大数据帮你的孩子找出哪里不会,哪里不清楚,然后线上名师解读,线下经验教师解答,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学会了自然就有自信。
小学初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才能在高中更高强度的学习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