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古琴”火了, 汉服+复古妆+古画风!
  • 2093阅读
  • 0回复

[众观天下]“古琴”火了, 汉服+复古妆+古画风![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869
金币
25066
威望
3500
贡献值
14439
银元
10939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3:52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近期,“国潮风”席卷全国,在年轻人之中颇为流行,2020年初至今,pc和移动端的百度搜索指数均值1100,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国潮”势头下,传统文化广泛地进入普通公众视野。其中古琴的变化尤为明显,关注人群两级分化,40-50岁的人群居高,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关注者是19岁以下的群体,其中不乏“国潮”爱好者。

“国潮”的搜索指数变化
“古琴”的搜索人群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

国潮风动,“古画”齐奏

“我喜欢上古琴是因为央视中秋晚会上的一幅会动的‘古画’。”19岁的女孩泠泠(化名)说。

自得琴社正在表演《海上明月》

乍看下,这确实是一幅古画。

随着昏黄的画卷徐徐展开,画中人物着汉服、画唐妆,仕女盘髻,君子戴冠, 他们分别手持着古琴、竹笛、小打、击鼓、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或席地而坐,或安于杌凳,静静地立于画中。“噔——”一声乐起,“画中人”竟然动起来了,“画”变成了一段“视频”。画中人来自“自得琴社”,由一群热爱古琴的年轻人成立起来的琴社。这类“古画”视频是他们的鲜明风格,已经创作出了《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虞姬》《须尽欢》《海上明月》《大夏》等合奏“古画”视频。视频在抖音、b站和Youtube等短视频平台一发布,立刻受到大批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棒,网友们纷纷在弹幕和评论区大呼,“古画活了,画中人弹琴啦!”“原来古琴这么美!我要学!”由此,自得琴社在海内外掀起了古琴+汉服的“国潮汉风”。吸引了一波波年轻的古琴“自来水”,他们开始接触古琴,接触中国传统文化。

国潮引路,创新不可忘本

“自得琴社我认识,这种创新形式蛮好的。我鼓励这样做!”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江苏古琴学会会长朱唏认为,任何艺术都是在发展过程中成长的,古琴也不例外。在他看来,古琴的传承和发展要分“两步走”,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挖掘传统,也要追求创新。国潮风融合琴棋书画的传统技艺元素、汉服元素及复古妆饰元素,这些都是现代年轻人的一种“潮流”,这种形式能让更多人认识古琴,爱上古琴。

“不过,古琴表演和推广可娱乐化,不能流量化。”朱唏认为不能仅凭流量来判断和了解古琴,在流量时代,创新一定要回归本质。要认真的去研究这门艺术,它的本体是什么,它的延伸是什么,他的核心是什么,不可忘本。”

自得琴社的创始人唐彬也曾多次表示,我们年轻人喜欢创新,并不是想要抛弃那些旧的东西,而是想让那些旧的好东西在这个时代再“活”一次。

始于“外在美”,忠于“内在美”

弹幕刷屏的表演视频

看自得琴社的视频,网友们惊叹于古朴的琴音、悠扬的笛声、飘渺的服饰以及复古的妆容,一排排的“美”字频繁刷屏,美的是人,是服饰,也是乐器。这种以“美”为热的国潮会不会存有喧宾夺主之势?如何引导年轻人传承创新古琴文化?

对这些疑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琴名家郭平做出他的见解。“古琴本身是‘美’的,美的不仅是形态,还有古琴的思想美、文化美、音律美等。”郭平称,可能有些时候,古琴通过外在的优美形态展现“美”,如服饰美、仪态美等,这种“外在美”会吸引很多人群愿意去接触古琴,进而看到古琴的“内在美”。孟子曾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在郭平心中,古琴就是这美味和悦音,“只要有意愿去接触、学习古琴,一旦进入古琴的天地,就会集中在古琴的内在美上。”以自得琴社为代表的“古画类”表演风格把古琴推向更多年轻人,为他们认识古琴提供了契机。

这是郭平对古琴的自信,也精准地阐明了一段段学琴人的心路历程。裴语(化名)入“古琴坑”七年了。她自小喜爱文学,喜爱传统文化。“当时学琴就是附庸风雅,为了学琴而学琴。”裴语自嘲道,“等真正学琴后,我才意识到当初的自己太肤浅。”裴语称,古琴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琴七年我都不敢说自己会弹,只是入门阶段。”

自得琴社白无暇演奏古琴

嵇康曾在《琴赋》中评价过古琴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称其“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郭平也认为“古琴是最好的老师”,弹到一定程度,能从中得到很多滋养,培养起古琴的气质——沉静,淡定,质朴低调。这点裴语深有同感,“我是个容易浮躁的人,刚学琴的时候弹得特别急,只想把琴弹完。现在,我整个人能静下心,整个生活节奏也变缓了。”

“古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可以育人,可以教人。我很欣慰的是来学琴的年轻人有很多,光南京大学的学生就有近2000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金陵派传承人桂世民笑着称,发展古琴文化,要先继承才能传承。古琴的文化元素含量远远超过其艺术含量,不仅有琴文化,还包括了书画、历史和文学等多种文化。“年轻人需要多接触,多了解,以文化为创新打底,这样才能通过琴声诠释它其中的精髓。”

来源:中国江苏网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金币 +4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0-11-2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维她奶 金币 +1 2020-11-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此心安处 金币 +1 2020-11-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wwwly 金币 +1 2020-11-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0-11-12 23:52:29)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