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黄巢军攻克杭州,又向临安杀来。那时临安称石锦镇,守将叫董昌。听说黄巢军杀来了,董昌慌了手脚,急召麾下商讨退敌之计。这时,众将官中有一位虎背熊腰、脸黑如炭的大汉从班列中走出,胸脯一拍:“在下有退敌妙计!”董昌抬头一看,正是钱坞垄人钱镠,连忙问道:“你有什么退敌妙计?”这钱镠声若宏钟,当着大家的面,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董昌又问:“需带多少人马?”钱镠答:“只要三百兵丁就足够了!”董昌听后半信半疑,但苦于没有其它好的策略,只得允许由钱镠率兵应敌。
钱镠挑选了三百名牛高马大的兵丁,来到离临安城十里地,一个叫八百里的地方。这地方又名苦竹岭,也有叫百家岭的,两边是山,只有一条仅能容一个人行走的羊肠小道。钱镠指挥士兵在山两边的灌木丛中埋伏下来。
不出钱镠所料,黄巢兵果然走这条路进犯临安。当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后,钱镠突然领兵杀出。黄巢兵猝不及防,加之道路狭窄,互相倾轧,顿时,阵脚大乱。那钱镠带领的三百兵士个个如猛虎下山,直杀得黄巢兵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丢掉兵器,抱头鼠窜,好不容易才逃出八百里。
黄巢军头领见临安方面已有准备,便不敢贸然进军。审时度势后,派出一名探子前去刺探。那探子在半路上碰到一个驼着背的白发老奶奶,就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临安城里有多少兵马?”白发老媪朝他看了看,然后指了指八百里方向,说:“临安城里有个大将军叫钱镠,力能举鼎,本领高强。领兵打仗,无人能敌,他在前面伏兵八百里呢!”
探子一听“在前面伏兵八百里”,还有这么威武的大将领兵,就急急地回去禀报了。
黄巢军头领听了探子禀报,急忙下令避开临安城,改道往安徽方向去了。
钱镠八百里妙计退敌兵,使临安城里的百姓避免了一场兵甲之灾,这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而且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