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然而,在很多人心中,如果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肯定会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未来也是前程似锦,更何况是90年代的清华毕业生。 +,H6)'#Z
+kXj+2
%{sL/H_
清华北大毕业生发展前景好,对于绝大多数清华北大毕业生是成立的,但是也有个例存在。他是当年县高考理科状元,毕业于清华大学,如今却沦为保安,只因所学专业太“坑”。 L(
B(x>w
33*NgQ;&~'
专业人员做客服—梦想破灭 $h()%C7s
Jm5&6=
他就是张晓勇,1991年,他以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538分)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他是父母的骄傲,希望未来能够做出一番成就来。毕业后,张晓勇正好赶上了国家实行“双轨制”,国家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分配,但是分配的地点和工作不能自己选择;另一方面,企业、机关来学校招聘。最后,他选择去了广州一家中外合资的日化企业工作,希望从事产品研发,实现自己的理想。 F-g7*
j0
]|$p
&M5_G$5n
按理说,日化企业与他的专业还是相关的,也算是合理分配。然而,他却被分到了客服部,做了一名客服。九十年代时,国内的生物技术产业并不发达,公司的相关技术研发重点都在国外,他根本没有机会从事与产品相关的研发工作。张晓勇读大学时,特别喜欢搞科研做课题,他的梦想是去政府或者科研部门做学术研究,但是事与愿违,成了一名客服人员。工作时间长了,他的梦想渐渐被磨灭。 >JWW2<
}Efz+>F02
父亲病倒—返乡尽孝 -y+u0,=p.
>e4w8Svcy
在广州工作几年后,张晓勇既没有成家也没能立业,在广州工作的最后一年,张晓勇的父亲突然病倒瘫倒在床。想起曾经学过的《陈情表》,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aglW\LT^
,O;+fhUJ(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xwm-)~L4T
R=/6bR57
)RFE<
Qcj
回到长沙之后,在房产公司工作了几年,事业一直没有起色。2007年,张晓勇结婚了,一年后孩子出生,并在马王堆陶瓷市场当起了保安。每天下班之后,就是做饭、照顾孩子。 -T
5$l
rP=!!fC1;
怀才不遇—安于现状 #SR"Q`P
'~Z#h P
对于自己的经历,张晓勇表现得很淡然。有时候,他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在锅碗瓢盆”。如今,张晓勇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了安于现状。后来,张晓勇又在一家小区当保安,他的经历也成了业主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显得很不可思议。 FX6*`
=q4QBAW
vA(')"DDT
当年的那些事,张晓勇不愿意多说,面对媒体的采访,他只是淡淡一笑。每天早上到点上班,下午到点下班,每月休息4天,月底可以领2000多元的工资,这对他来说才是更实在的事情。 kV mJG#
1q
&g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