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从王羲之的鼠须笔到赵孟頫的湖笔
  • 1703阅读
  • 3回复

[众观天下]从王羲之的鼠须笔到赵孟頫的湖笔[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869
金币
25066
威望
3500
贡献值
14439
银元
10939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3 23:19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毛笔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在我国灿烂的文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秉笔直书”之人,是一代代的文人骚客,是至今仍被推崇的书法大家们。他们手中的笔有何独特,为何得以妙笔生花、笔下春风,引得后辈学习者心慕笔追? 40VdT|n$$  
   说到毛笔,大将蒙恬不得不提。他为人熟知的身份是领兵作战的将军,但民间传说中,他和夫人卜香莲被传颂为毛笔的发明人,被尊称为“笔祖”“笔娘娘”。在相传他们居住过的湖州地区,至今还保留着纪念行业神蒙恬的民俗活动。相传农历三月十六和九月十六,分别是蒙恬和卜香莲的生日(一说九月十六为蒙恬忌日),每年这两天,当地的笔工、笔庄和笔店会举行规模盛大的蒙恬会。目前蒙恬会的活动只保留在每年的九月十六,内容包括为蒙公祠中的蒙恬整冠、洗尘,老笔工带领众笔家焚香祭祀,众笔工焚笔,由蒙旗、蒙恬大轿、笔旗等组成的大队伍绕行出会等,活动隆重而丰富。 Y>eypfK"  
   考古成果显示,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符合毛笔基本构成原理的工具出现,比如棕刷。新石器后期一些原始彩陶的图案,专家经过研究,判断其需用毛笔类的软性工具才能绘制出。目前已发现的制作时间最早的毛笔,是制于战国时期。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古墓中,发现了一支完整的毛笔。笔长21.2厘米,笔杆为圆形实竹,笔头材质兔毫,外由丝线缠紧,同时髹漆以牢固。可见毛笔出现极早,至少在蒙恬生活的秦朝以前已经成型使用。 gm;6v30e  
   秦朝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为小篆,后为书写便利,隶书逐渐形成。隶书是我国书法史上一次重要革新,突破了单一中锋运笔的笔法,为后世多彩纷呈书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人们口耳相传的笔祖蒙恬,更确切地说是毛笔的重大改良者,自他之后,毛笔真正书写方便、储墨充足、运笔流畅。
(唐) 冯承素 摹《兰亭序》(局部) 纸本墨笔 纵60厘米 横1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bY6y)l  
   王羲之:世传最爱鼠须笔 ~ $I2{I#W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米芾赞誉其“天下行书第一”。全书共324字,行文典雅飘逸,用笔潇洒自如且笔法多变,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魏晋时期众名士崇尚的清俊洒脱、天真自然的处世风格也隐于其间。据传它的真迹殉葬昭陵,但后世有褚遂良、冯承素等众名家的摹本、临本传世,也是另一盛况,足见其艺术魅力。 [3":7bB 'E  
因唐代何延之在《兰亭记》中记载,王羲之书《兰亭序》用鼠须笔,自此鼠须笔声名远扬。书圣同款之笔,是不是可以写出书圣那样典雅飘逸的字?人们对鼠须笔满是好奇,也因此对鼠须笔要料的探索和争论,至今未休。 pfCNFF*"  
鼠须笔,顾名思义是老鼠的胡须做的笔。后世学者分别从文献可靠性及材料可用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包括试制笔。有学者认为,这里的鼠不是老鼠,而是黄鼠狼,润滑而富有弹性的狼毫笔就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作的,即鼠须笔实指狼毫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说的是一种与黄鼠狼类似的栗鼠的尾毛。
(元)赵孟頫 跋兰亭序 (局部) 纸本墨笔 纵60厘米 横1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Yjo$^q  
   关于鼠须笔“须”的用量,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都是用胡须,但在原料收集上非常困难,实际制成笔使用也不适宜,怀疑鼠须笔并不真实存在,或只是猎奇的尝试,不是日常使用;一部分学者认为鼠须笔主料还是紫毫、羊毫等常见材料,只是在中间夹几根胡须,增加毛笔的韧性。 MguH)r` uT  
   其中,台湾学者何炎泉在对蔡襄尺牍(陶生帖)做用笔分析时,对鼠须笔的论述更像贯通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意见,不论是从资料考证还是现实可用方面,听来更易接受。他说:“诸葛氏的散卓笔根据黄庭坚的说法,笔芯是以栗鼠尾所捻成,其余的毫毛为紫毫。梅尧臣提过他曾改良诸葛笔,于‘飞鼠’尾外,特别引进‘仓鼠须’来制作珍贵的‘鼠须笔’……可知当时用来制笔的栗鼠与鼠狼相近,但体形较小且颜色苍黑。宣城诸葛氏的栗尾散卓笔经过梅尧臣的改造,引进仓鼠须之后,率先受到杜衍及蔡襄等人的喜爱,此笔即是他们所称的‘鼠须散卓’‘鼠须’‘鼠须栗尾’笔。” +f)Nf) \q  
书圣,与笔最亲最近之人,因为太爱笔,相传曾做专门论述毛笔的《笔经》。在他的长居地绍兴,还留存因他的笔而来的地名,比如笔飞弄。杨乃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rw*#ta O  
   王羲之有一个很富有的朋友,想叫他(王羲之)写几个字。这位朋友跟别人夸海口,我去让王羲之写字他肯定写。这话传到了王羲之那里,他火了,我为什么要给你写字!他生气地一拍桌子,啪,笔飞了,笔飞过的弄堂就变成笔飞弄了。笔飞到一处停住了,架在那边,就变成笔架桥了。 ;dq AmBG{8  
   如今,笔飞弄尚保留着,一代代的绍兴人仍在那里生息繁衍。笔架桥虽然桥被拆掉了,但是名字连同背后的故事却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保留下来。 q#W7.8 Z@  
   书圣的书法还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献之,善草书,后世并称“二王”。七世孙释智永和尚,为隋唐书学名家。王氏一族对我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绍兴当地还流传着书圣指导儿子写字的故事,以此教育学写大字的孩子们握笔的方式和力度。 cB5|% @$I  
   王羲之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正在练字,王羲之从背后偷偷地走过去,突然间把他握着的笔一抽,笔就被抽走了。王羲之对儿子说,你看,这说明你握笔的劲还不够大。写字要练到什么程度呢?你的手握着笔,这个笔别人是拔不出来的,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有力量。 i Rwqt-WZ  
   这个小故事也侧面说明了书圣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局部) 纸本墨笔纵28.2厘米 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neC]\B[Xm  
   颜、柳:鸡距长锋(笔),一争短长  imE5 $;  
   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擅长行书、楷书,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其行书气势遒劲,楷书筋力丰厚。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其初学王羲之,后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会贯通,以骨力劲健见长。他们二人的书法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UnjUA!v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品,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这是颜真卿为其侄颜季明所写的祭文草稿。《祭侄文稿》打破了晋唐以来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形成了一种宽绰疏朗的体势。笔法圆转,笔锋内含,线条遒劲而舒和;其墨法苍润自然,渴笔枯墨,燥而无润。 <{\UE~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作品多次出现渴笔、枯笔,在重顿收笔处多有破锋开叉的现象。之所以这样,一是当时颜真卿悲愤交加,情不自禁,故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二是与其所使用的短秃的硬毫笔有关系。这种硬毫笔据说就是鸡距笔。关于这种笔,白居易专门写了一篇《鸡距笔赋》:“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奋发者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长毫。合为乎笔,正得其要。象彼足距,曲尽其妙。圆而直,始造意于蒙恬;利而铦,终骋能于逸少……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sz3:p=5  
   鸡距笔由精挑细选的兔毫制作而成,因其笔头的形状像鸡爪后面突出的距而得名。这种笔是按当时较为常见的缠纸法制作,主要是用纸或绢裹笔柱。这种制笔方法的优点是解决了硬挺的兔毫原料偏锋及腰软问题,笔头硬劲可以有效控制笔锋的使用范围,能写出遒美有力的楷书。笔头牢牢固定在笔管里,并且利用麻纸或丝帛较强的吸附功能吸收笔端多余的水分,既控制了墨水的快速下泄,又防止了毛笔臃胀失去弹性,更利于书写。 HRF4 Ro  
   但是鸡距笔也有明显的缺点,由于这种笔采用缠纸绢的制作方法,笔头短而尖锐,蓄墨量较小,使用范围有局限性,尤其书写行草书时不能肆意挥洒,笔芯缠纸导致大幅度的提按、顿挫不灵便,故柳公权曾评价鸡距笔:“出锋太短,伤于劲硬。”
(唐) 柳公权 神策军碑 (局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ebF},Q(48  
   在中国书法史上盛传“笔谏”美谈的柳公权,书风以劲健瘦硬著称,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其择笔有自己的要求,务以优柔毫细为首要条件。柳公权在《谢人惠笔帖》中说道:“近蒙寄笔,深荷远情。虽毫管甚佳,而出锋太短,伤于劲硬。所要优柔,出锋须长,择毫须细。管不在大,副切须齐。副齐则波磔有冯,管小则运动省力,毛细则点画无失,锋长则洪润自由。顷年曾得舒州青练笔,指挥教示,颇有性灵。后有管小锋长者,望惠一二管,即为妙矣。”由此可见,柳公权所用毛笔多为细管精制长锋软毫笔。 =d_@k[8<0  
   柳公权批评鸡距笔确是有的放矢。他要求出锋要长,笔头长用笔则能收放自如,不至于转折僵硬、行墨干枯,比较容易表现出瘦劲的线条,而且可以较为自由地表现出笔画起收处的修饰笔触。 1zE_ SNx  
   《神策军碑》是柳书的代表作之一,用笔以方为主,兼施圆笔,刚柔相济、筋骨并存。出锋之撇、捺、钩、挑等爽健峻峭之势随处可见,其虽以骨力取胜,又不失丰腴温润,换言之即瘦不显形销骨立,肥不显臃肿软弱。这种瘦硬而舒展的特色,正是长锋笔的长处所在。周必大曾评柳公权《赤箭帖》,字瘦而不骨露,沉着痛快。
(宋) 苏轼 黄州寒食帖 (局部) 纸本墨笔 纵33.5厘米 横11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H^s@qh)L  
   苏、黄:各有所好,和而不同 Y4PU~ l  
   苏轼、黄庭坚都是北宋书法的领军人物,与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私下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与老师相交甚厚,经常互写题跋,相评作品,二人书法各有风骨,又互有影响。 5S:&^ A<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在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感叹。诗所表达的感情惆怅孤独、苍凉伤感,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挥洒纵横,两者相得益彰。《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诗的跋中既赞了他的诗,又评了他的书,一句“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也体现了二人关系的亲近。 .MO"8}]8Z  
   黄庭坚在《跋东坡书帖后》中说:“(苏翰林)用宣城诸葛齐峰笔作字,疏疏密密,随意缓急,而字间妍媚百出。”黄庭坚又在《跋东坡论笔》中说:“东坡平生嘉用宣城诸葛家笔,以为诸葛之下,尤胜他处工者。平生书字,每得诸葛笔,则宛转可意,自以谓笔论穷于此。” w+vYD2 a  
   据此可知苏轼对诸葛笔的喜爱。前面何炎泉在对蔡襄作品的用笔做分析时,也提到了诸葛家的散卓笔。诸葛氏是跨唐宋两代的制笔世家,极负盛名,且在世代毛笔的制作中,对制笔工艺和方法做出了改进,促进了毛笔的发展。宋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道:“自唐惟诸葛一姓,世传其业,治平、嘉祐前有得诸葛笔者,率以为珍玩云。一枝可敌它笔数枝。熙宁后,世始用无心散卓笔,其风一变。”这样的散卓笔因为使用的只是笔毫的锋尖部分,弹性自然更好,也少有散锋、脱毫之弊。诸葛氏及其散卓笔成为当时制笔高峰的代表。
(宋) 黄庭坚跋 黄州寒食诗帖 (局部) 纸本墨笔 纵33.5厘米 横11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z_XI,u}  
   在论述了苏轼对诸葛家笔的喜爱之后,黄庭坚在《跋东坡论笔》中接着说:“几研间有枣核笔,(东坡)必嗤笑,以为世人但好奇尚异,而无入用之实。然东坡不善双钩悬腕,故书家亦不伏此论。”苏轼不喜枣核笔,认为不实用,但他却善用枣核笔。 -B\`O*Q  
   黄庭坚在《书侍其瑛笔》中称:“南阳张又祖喜用郎奇枣心散卓,能作瘦劲字。他人所系笔多不可意。今侍其瑛秀才,以紫豪作枣心笔,含墨圆健,恐又祖不得独贵郎奇而舍侍其也。笔无心而可书小楷,此亦难工,要是心得妙处耳。”他认为侍其瑛所做的枣核笔含墨圆健,非常难得还可以写小字,他还评论诸葛高所制枣核笔,“锋虽尽而心故圆,此为有轮扁斫轮之妙”,可惜东坡因不解此执笔法,故不能得其妙。 Jt4T)c9  
   枣核笔又名枣心笔,因笔头两端微尖而腰部鼓壮,形如枣心而得名。枣心笔发展到南宋、元,技术更趋成熟,也得到更多文人、学者的好评,书画家赵孟坚在《论书法》中称:“行草宜用枣心笔者,以其折袅婉媚。然此笔须出锋用之,须捺笔锋向左,意趣如只用笔腰、不用笔尖乃可。如真书直竖用尖,则施之行草无态度,此是要紧处,人多未知之。”可见,枣心笔虽好,但只有掌握了用笔的方法,才能尽得其妙。后世有专家推测,黄庭坚有名的“二志稿”,就是用这种枣心笔所书。
(元) 赵孟頫 洛神赋 (局部) 纸本墨笔 纵29.5厘米 横19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5" U8|  
   赵孟頫:会制湖笔的书法家 ^0t81,`  
   唐代时,安徽泾县(府治宣城)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宣笔声名远扬。发展到元朝,湖州市善琏镇生产的湖笔逐步取代了宣笔最盛之名。大书法家赵孟頫就是湖州人。当时湖州有三绝,“赵孟頫的字,钱舜举的画,冯应科的笔”。世人都知道赵孟頫的字体势紧密、潇洒俊逸,后世有研究者认为,他的字体风格也与使用湖笔这种具有较强柔润性特点的笔相关。 E.Hw|y0_(|  
   元人张复亨的一段文字,论述了赵兴、赵孟頫与元朝制笔名家冯应科、陆文宝的缘分:“宋季,太末徐信卿笔名重缙绅间。玉溪尚书赵公以徐制法授吴兴冯应科,俾之日缚一管,不合意即折裂复为之,必如法乃止,松雪翁乃玉溪从子,尝亲见其事,故以此法授之陆颖。冯、陆齐名,实本于此。” C3`2{1  
   “玉溪赵公”即赵孟頫叔父赵兴。在他的指导下,冯应科学得徐信卿制笔之法。赵孟頫号松雪道人,他因亲见学得制笔之法,并将其传授给了陆颖(陆文宝)。由此可知,赵松雪自身即会制笔,且与两位制笔名家都关系亲密,包括湖州三绝之一的冯应科。 -CW$p=y}  
   张进中也是元代制笔名家,从赵孟頫对他的赠诗可见二人情谊深厚。《赠张进中笔生》中道:“平生翰墨空余习,喜见张生缚鼠毫。韩子未容夸兔颖,涪翁底用赋猩毛。黑头便有中书意,黄纸宁辞署字劳。千古无人继羲献,世间笔冢为谁高?” X/,4hjg  
   关于赵公制笔选毫的精细,制笔所用之持久,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十二·艺能》中也有记载。“笔以吴兴人制者为佳,其所谓狼毫、兔毫、羊毫、兼毫者,各极其妙。然毫之中有刚柔利钝之不同,南北中山之互异。每一支笔,只要选其最健者二三根入其中,则用之经年不败,谓之选毫。相传赵松雪能自制笔,取千百支笔试之,其中必有健者数十支,则取数十支拆开,选最健之毫并为一支,如此则得心应手,一支笔可用五六年,此其所以妙也。” %v++AcE  
   世传赵公对制笔用毫极为苛刻,稍不合意即拆开重做,若不知他本身会制笔,又与众制笔大师交往甚密、感情深厚,可能误会他为人严苛,过于计较所用工具。了解生于湖笔之乡的他,本身即会制笔,必然会与笔工朋友一起切磋实践,精益求精,才更能领会他“赵体”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的特点。
(元) 赵孟頫 洛神赋 (局部) 纸本墨笔 纵29.5厘米 横19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 a;V  
   赵孟頫的字学众家所长,尤以学“二王”用功最深,所以到他在元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为盛逸民书《洛神赋》的时候,也基本是他个人风格形成之时。后世评他的行书《洛神赋》,既得二王遗意,又别有天趣,“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于烟雾中也”。他用最严苛选毫的笔,写最得心应手的字。 ,wmPK;j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以义力其穷,以智谢其丰,以理考其终,以文款其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众书家与手中的笔互相依赖,彼此成就,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如星辰闪耀,光芒万丈。 GXaCH))TO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0 条评分 金币 +10
趁我还年轻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wsxl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误入凡尘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溧阳小春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抱着地瓜看星星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犀利哥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梦如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66688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平衡杆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梦可以醒了 金币 +1 2020-04-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0-04-23 23:19:30)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280
金币
20354
威望
32
贡献值
13653
银元
13621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4-24 01:2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电信
唉!这华夏文明,光是笔与毫要讲几天几夜。 /Ny/%[cu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0988
金币
17810
威望
1
贡献值
14350
银元
14349
注册时间2019-08-30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4-24 05:41   , 来自:中国 移动
文化! 7<{Zq8)  
66688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3110
金币
85941
威望
1142
贡献值
44712
银元
43570
注册时间2016-06-1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4-24 06:02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太长 wP/rR D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