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多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先后任过两广、湖广总督等,他在鄂19年,为武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武汉开办了炼铁厂,为武汉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最初的奠定;他在武汉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使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城;他在武汉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兵工厂,“汉阳造”曾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武器……他被誉为武汉“城市之父”!
▍张之洞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被清廷任命为湖广总督。是年冬,他到武汉走马上任,自此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
在武汉,张之洞做了五件大事:一,修建了一座钢铁冶炼厂,定址汉阳。这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钢铁联合工业,先于日本,为亚洲首创。二,修建了一条京汉铁路,北至卢沟桥,南抵汉口,实现了“沉沉一线穿南北”。
▍张之洞与京汉铁路
三,修建了一个枪炮厂,因地处汉阳,后称汉阳兵工厂,以制造步枪闻名天下。四,修建了一座织布厂,从而缓解了部分寒士的衣着困境。五,大兴教育,先后开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的前身),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工艺学堂(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
正是张之洞的这番惨淡经营,武汉方才发展成清代后期洋务新政的重镇,为世人所瞩目。而他本人,则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一道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不仅如此,张之洞在经学、目录学乃至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有《輶轩语》、《书目答问》等著作行世。
1911年,外国人参观汉阳铁厂。
张之洞何以有如此成就?据说与他父亲行善有关。
他的父亲叫张瑛,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位举人,曾任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知府,为官三十余载,颇有清名。张瑛重视教育,对读书人尤为关注,相传每逢午夜,他必令两人巡城,一人提灯笼于前,一人挑桐油篓随后。凡见有挑灯夜读的人家,两人便敲门进去,一边说“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一边往灯中添一勺桐油。后来在这些加过桐油的人家中,果真出了不少举人、进士。张瑛每晚给儿子张之洞添灯油的次数和分量,肯定不会和普通人家一样,不然的话,张之洞岂能十六岁中解元,二十七岁中探花,继而连连被朝廷委以重任,在政坛上有所建树呢?
后人探索“加油”一词的源头时,理所当然地将其定格在张瑛的“加油”之举上。
一段“加油”的逸闻最终演变成或励志或鼓舞或助威的口号,无论是谁,只要一听到这个口号,心中满是力量。可以想象,当年张之洞在武汉建工厂、修铁路、办学堂时,声声“加油”一定响彻天穹。一百多年过去,“加油”的声音又回到了武汉,不过这一次的加油,为的是鼓励全国人民顽强战斗、共克时艰,彻底战胜疫魔。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来源: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