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旗袍!是如何从下等人象征到民族象征逆袭的
  • 2387阅读
  • 4回复

[众观天下]旗袍!是如何从下等人象征到民族象征逆袭的[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869
金币
25066
威望
3500
贡献值
14439
银元
10939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03-07 09:40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03[(dRK>=  
   旗袍被许多国内外的服装专家视为“中国民族服饰”,一衣带水的日本更是热衷于将中国人定义为“包子头、旗袍”。一些民族主义者则将其视为满洲入侵的标志,对其深恶痛绝。本文将从旗袍起源、改良入手,带你了解现代人心里的旗袍来自何处。 d:Wh0y}  
   最早的旗袍——明末边军的服饰 9aYCU/3  
   与一些人的想象不同,旗袍在初始阶段,完全是汉人的服饰。只不过相对儒士身着的“宽袍大袖”,早期的“旗袍”有更多“下等人”的特征。  H 2\KI(  
   众所周知,杂役、佣人、手工艺者,因为生产方式的关系,没有办法穿上士子钟爱的儒服。生活在边境地区的军人更是如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提出“胡服骑射”,要求贵族阶层身先士卒穿上胡人服饰,方便作战行动。明朝的军事政策又以“抠门”著称,许多士兵过着衣不蔽体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有一套能穿着打仗的衣服就是邀天之幸,根本不会奢求美观与否。所以,这一阶段的“旗袍”十分丑陋,与影视剧中清军所穿的“号衣”一般无二。 d+Pfi)+(I  
b4i=eI8  
【明代边军的着装,可以发现与满洲人差别不大】 ^#p S u  
   也难怪后世儒家士大夫对“易服”抵触心理这么大,改朝换代不打紧,异族入主中原也能接受,可要他们穿上下等人的服饰,这着实为难他们,更何况还需要附带一个“金钱鼠尾”。 <Sb W QbN  
   清代的旗袍改良 sZ7{_}B  
   随着时间的推移,旗人也逐渐适应了中原的气候环境,与相对富足的物质条件。这种适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便是旗人的服饰发生了变化,袍服从御寒、骑射、生产等简约目的转变为美观目的,尤其是女子服饰。 EnZrnoGM  
%YA=W=Yd  
   清朝中后期开始,旗人女装开始吸收汉族的文化元素,女子衬衣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彼时,满洲大量吸收汉族的礼教,逐渐开始儒家化。早期开衩的外衣便不再适应这个阶段的旗人,毕竟露出腿部在当时十分伤风败俗。衬衣的作用就是在女子身着外衣时,用来遮挡女子的身体。 4w\cS&X~C  
   这种衬衣相较于传统的满族常服,有着更多的汉服元素,特点是更加宽大且右衽。按照袖口的不同,衬衣又可以分为舒袖衬衣和挽袖衬衣。舒袖衬衣和挽袖衬衣区别在于,挽袖衬衣在其宽短的袖口里添加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袖口作为装饰,而舒袖衬衣只有一层袖口。而且,挽袖衬衣在领口、袖口、大襟、以及下摆处做镶边工艺,舒适衬衣仅在领口、袖口、大襟边缘处镶边,下摆不镶边。挽袖衬衣通常翻折使用,当拆下袖口处的线订时,可做舒适衬衣使用。 (+(YO\ng6  
,J~kwJ$L  
【袖口处有分明的两重袖头】 cl30"WK!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子爱美的天性进一步释放,衬衣虽依旧被当做内衣使用,可其样式却被应用到外衣上。这种外衣即民国旗袍的雏形——氅衣。 td&W>(3d  
   这种服饰和挽袖衬衣十分相像,许多学者认为氅衣就是挽袖衬衣的直接“后裔”。相比自己的“前辈”,氅衣更有装饰性,在旗人女子中十分具有代表性。氅衣的直接造型为“立领”,右衽大襟,衣身很直且肥大,左右两侧开衩直至腋下,腋下有涤带和刺绣花边装饰成的“如意云头”,袖子平直且多为挽袖。 ~M2w&g;1  
z^O>'9#  
   民国初年的变化 jv?`9{-  
   1911年腐朽的满清政权倒台,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次年,民国政府迁至北京,开始颁布《服制》。他们规定了如下礼服:男子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大礼服,一种为长礼服。前者就是我们俗称的西装,有昼夜之分;后者则是传统的长袍马褂,均为黑色。女子礼服则未做详细规定,所以民国初年,大部分女子依旧身着传统的氅衣。 zuwCN.  
   但是,旧体制的终结,终究还是波及到了日常生活中。许多旗人女子深怕清算,开始摒弃传统的浮夸装饰,开始追求朴素的装扮。这点在贵族中间尤其明显,袍服不不再以复杂的装饰和纹样特点来体现各自的阶级地位,摆脱了相似造型元素的堆叠手法,整体风格变得简约许多。绣花幅度大量减少,一种极精细的线镶滚工艺开始大肆风靡。 +.NopI3:  
f_7a) 'V4  
【民国初年十分流行的红色团花绸旗袍】 +hqsIx  
   五四运动后的旗袍 -BgzAxa  
   1919年5月4日,北平爆发了赫赫有名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冲击中国各个领域,包括了社会环境与文化思想,人们的穿着也因此得以改变。传统的旗袍作为国民服饰,被学生们重新“符号化”。旗袍的变革中心也从北平逐步转移至思想更开放,西化更彻底的上海。 -(ABQgSO]  
   彼时的上海经历了70年的中西结合,早已不是当初的小县城。按人口比例计算,其拥有的外国移民数量比今天的上海更高,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风格。传统与进步,中国与西洋在这里交融,旗袍也在这一阶段大量吸收现代元素,开始进一步转型。  Gr}Lp  
s=#3f 3  
【20年代漫画家丁悚笔下的上海女性】 CUaI66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部分进步派的学生一直将旗袍视为落后、守旧的象征。但是,事实上旗袍在民国年间,长期是女子争取权利的象征,因为,在真正保守的人眼里,“长袍”是男子的服饰,女人穿上男人的服饰被视为“离经叛道”。在上海滩,女人们将旗袍当做常服穿戴,并适应它,本身就是女权的象征。最后,《旗袍思想史》指出这点,并感叹道:原来流行半个多世纪的女装,原先竟是男子(明末的边军,和满洲男子)的装束。女孩们穿上它,本意就是争取权利与自由。 D*I%=);B_  
   随着思想的进一步开放,许多旗袍商人将旗袍的两个袖子“去除”,变成“马甲旗袍。它并不是作为单独的外衣存在,而是穿在短袄的外面,看上去很像清代的长袍+马甲组合。但是,在民国年间,尤其是在上海滩,这么穿着的人里却以女子居多。张爱玲的小说《更衣记》里记载:“1921年,女人们穿上了长袍。” 8$BZbj%?hx  
&AG,]#  
【20年代的马甲旗袍,这种双臂裸露在外的服饰,在满清不可想象】 e@F9'z4  
   这种马甲旗袍并没有流行太长时间。西化已深的上海,也继承了西方人的特性——流行服饰来得快亦很快。恰逢此时俄国内战,大量的白俄贵族涌入上海滩,寻求避难。上海的设计师们,纷纷向艺术造诣极深的俄罗斯人“取经”。很快旗袍又一次得到改进,去除了里面的短袄,并将两个袖子“安回去”,这么做无疑减少旗袍的穿着层次,符合20年代女性追求简约的审美特点。同时,受俄罗斯风格影响,旗袍上面开始出现西方服饰特有的大量对称的几何、花卉、藤蔓,袖口处也加上俄罗斯风格浓郁的毛皮装饰。 m = "N4!  
0Ou`& u  
【倒大袖旗袍】 DI"mi1ObE  
   北伐战争结束后的旗袍 ;gu_ /[P  
   1927年后,北伐战争宣告结束,内部斗争的短暂平息让国家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被许多近代史学者称之为“黄金十年”,也是旗袍快速发展的十年。西方技术、设备的引入,文化出版行业的兴盛,艺术造诣的提高导致旗袍正式进入它的“黄金岁月”。 U8PSJ0ny  
   一些女星身着旗袍,让中国的旗袍进入世界舞台。《姊妹花》、《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渔光曲》,几乎每部电影都引领一阵旗袍行业的变革,阮玉玲、蝴蝶、上官云珠、王人美也因此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女神。 EQET:a:g  
JF IUD{>fp  
【今天人们对“民国范”女孩的印象,也是来源于这一时期】 Yc BY[i0  
   这一时期,上海滩的精英阶级发生剧变,原本以广东人为主的资产阶级人口逐步被江浙,尤其是宁波人取代。宁波人自称“奉帮”,率先在旗袍上引进西式裁剪技术,受到时髦女郎们的大力追捧,上海人称之为“红帮裁缝”。 %c*azo.  
   这些红帮裁缝敏锐地意识到,西式审美已经渐入人心,人们越来越追求苗条的身材。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旗袍的腰身改瘦,同时大量使用“阴丹士林”染料取代传统染料,使得旗袍显得高贵典雅。这时期旗袍的演变分为几个小阶段,同样与国内经济形势和西方的审美变化息息相关。 M`-.0  
   一战后的超短裙风尚 cF7I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西方各国损失惨重,尤其是男性人口的锐减,迫使资本家们大量雇佣女工。随着妇女工作权得到保障,女孩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美丽,不再拘束于父权社会的风俗。以时尚、前卫著称的巴黎,女孩们开始穿上超短裙;在拥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设计师们也注意到这股西来的风尚,他们选择将旗袍的长度缩短到膝盖位置。这款被称为“及膝旗袍”的旗袍瞬间风靡全国,女孩们莫不以穿着及膝旗袍为荣。 m\)z& hv<r  
D4?5 %s  
【及膝旗袍】 M8oI8\6[  
   与此同时,“废除束胸”的风潮也在迅速蔓延。女性们呼吁脱掉传统的马甲、肚兜,改穿西方人惯用的胸罩。旗袍也受此影响,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多地强调女性的“曲线美”。 H~^am  
   当然,有进步主义的地方,就会存在保守主义,这对孪生姊妹注定伴随着彼此。穿着及膝旗袍的女郎往往从事演艺事业,或者是追求西化的学生;相对保守的家庭主妇,尤其是传统书香门第的女人,依旧身着较为宽大的旗袍。只不过,随着风潮的推进,她们也需要作出一些改变。 2xN1=ug  
   复古长裙与扫地旗袍 BC=U6>`/  
   1932年开始,西方的保守势力反弹,女孩们自己也开始穿上复古的长裙(当然她们自己也喜欢这样)。上海滩的设计师们,自然也不会放弃保守女性的市场,“扫地旗袍”应运而生。这种款式的旗袍有着长长的底摆,最短在小腿下侧,最长则可拖在地面,故此得名“扫地旗袍”。 p'fU}B1  
DP6M4  
【1932年后流行的扫地旗袍】 8A~5@  
   这种旗袍保留了两侧开衩的设计,又让主人在不动时能遮住自己修长的双腿,很好地体现了东亚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审美和性格特点。 b7^VWX%  
   抗战爆发后的旗袍 Y.$ '<1  
   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抗战状态。在战争时期,女子要么和男人一样奔赴前线,要么待在后方操持家庭。毫无疑问,30年代风行的“扫地旗袍”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大环境,毕竟无论是行军作战,还是操持家务,都需要简约干练的装扮。而且此时受战事波及,布料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处于节约的目的,许多设计师也开始考虑改换风格。 FY|.eY_7 {  
   聪明的红帮裁缝们利用西式裁剪法,去除了传统旗袍中的多余部分,使其更接近西式审美,也更贴合当时的大环境。这种“西式旗袍”明显更“省结构”,将原本较为平面的造型改得立体,重在塑造女性的胸、腰、臀部位。袖子的裁剪也摒弃传统的肩袖连裁法,改用緔绣工艺,以去除腋下部位的余量。 y'(l]F1]  
PF+v[h;,  
【改良后的旗袍】 " qY Pi  
   现在我们看到的40年代旗袍照片,基本都是这种改良版本的旗袍。 G'{$$+U^K  
   结语 mp:%k\cF|  
   旗袍从明末的边军装束,到清朝的满汉结合,再到民国的不断改良;从追求便捷的“下等人服饰”,到上流社会的牌面,无一不体现社会的变迁。而民国本身的激烈变革,也让旗袍发生了数百年不曾发生的变化。某种程度上,旗袍本身就是民国风月的缩影。 7y1J69IK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5 条评分 金币 +5
xucheng 金币 +1 2020-03-08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梦彩虹 金币 +1 2020-03-08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0-03-08 - 来自溧阳论坛APP
为人 金币 +1 2020-03-0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杨青松 金币 +1 2020-03-0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0-03-07 09:40:58)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23466
金币
30187
威望
138
贡献值
26225
银元
26087
注册时间2017-05-08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3-07 12:4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电信
地板 ^Qt4}V=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天使 
发帖
1227
金币
2256
威望
29
贡献值
1287
银元
1258
注册时间2017-07-28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3-07 17:58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路过路过 -+fbK/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801
金币
2506
威望
7
贡献值
1811
银元
1804
注册时间2020-03-01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3-07 18:1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英雄不问出身,衣服亦是 ?Ne@OMc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270
金币
20343
威望
32
贡献值
13643
银元
13611
注册时间2017-01-07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3-08 01:5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ADSL
旗袍是标志性服饰,是社会转型的见证。旗袍是特定场合穿的,旗袍做职业装就是闹笑话。 h'Tn&2r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