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为何说"五星出东方"织锦是孤品?
  • 1490阅读
  • 2回复

[众观天下]为何说"五星出东方"织锦是孤品?[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869
金币
25066
威望
3500
贡献值
14439
银元
10939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01-20 23:41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汉代真出现过“五星出东方”的奇观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块织锦中的巅峰之作,为什么会出现在距离古代长安城八千多里以外的西域精绝国?其背后正是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

1995年10月,中日两国考古学家们在尼雅遗址(精绝国故址)开展发掘工作。

除了珍贵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外,当年考古学家们在尼雅遗址中,还发现了大批中原丝绸文物,这些带有吉祥汉字的锦缎,甚至“王侯合昏”这样描述“和亲”带有政治意味的锦缎,都是在汉代官营织造里制作完成的。这充分说明了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之后,精绝国与中原的交流是频繁而紧密的。这些丝绸,很可能就是中原王朝赏赐给精绝国王的贵重礼物。

尼雅遗址出土的“长乐大明光”锦女裤      TAKEFOTO/新华社 供图

那精绝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立第一任“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三十六国”。精绝国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精绝位于楼兰、于阗之间的地方,扼守着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汉书·西域传》对精绝国有这样的描述。“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

《汉西域诸国图》中记载有“精绝国”

由此可见,精绝国是汉代活跃在丝绸之路南线上的一个弹丸小国。人口才3360人,比起同时期东边14600人的楼兰,和西边19000多人的于阗,精绝真的挺小。

不过别看国家小、人少,因为地处咽喉要道,东西往来的人必须在这里停留、补给和交易,所以精绝国商人云集,当地老百姓殷实而富余。

此外,从出土的文物可以发现,精绝人们使用双语,分别是佉卢文和汉字。墓葬中的精绝贵族身上穿着与黄金等价的织锦,用着来自东方的铜镜、漆器,来自西方的玻琉璃饰品、玻璃器皿,过着非常国际化的生活。

这些东西汇聚的舶来品,代表着公元2世纪至3世纪亚欧大陆辉煌的物质成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精绝贵族的日常生活日用品,是在当地生产的木盆子、陶罐子、木杈子,又特别地古朴原始,和舶来品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个富庶的丝路小国——精绝,如今还在吗?很遗憾,它从西汉到两晋,只存在了五六百年就突然消失了。精绝国为什么消失呢?中外专家学者对此有很多分析,有人认为给精绝提供水源的尼雅河干涸、环境变化了,有人认为精绝被其他国家侵略、无力抵抗了,还有人认为是精绝内部有矛盾、王室衰落了……不过基本上都属于猜测。由于史料残缺,很遗憾,至今精绝国依然没有向世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五星锦”是汉锦的巅峰之作,见证了丝绸之路通畅与繁荣。它不只是一件贵重的奢侈品、消费品,它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更加令人惊叹。

其实这件织锦不止8个字,应有11个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于志勇馆长告诉我,当时在墓主人的枕头旁边,还发现了另一块的织锦残片,上面有“讨南羌”3个字。我也亲眼见到这块小小的丝绸残片。“讨南羌”的丝绸残片,和五星锦的颜色、组织结构一模一样,应该是同一块面料被裁剪开的。11个字连起来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讨南羌”残片  新疆博物馆藏

它代表了什么意思,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汉代,匈奴一直威胁着中央政权的稳定。汉代许多名将如卫青、霍去病,都因对匈奴作战而名垂青史、流传千古的英雄。“五星出东方”这句话(它最早出现西汉年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织锦为东汉末期或魏晋时制作),与汉朝对南羌的一场战争有关系,这场战争的主角叫赵充国。

有意思的是,如今了解赵充国英勇事迹的人不多,但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却与他有关。

赵充国是西汉名将,他喜欢学习兵法,善于骑马射箭,也了解匈奴和羌人的作战方法。年轻时,他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敢打敢拼,曾经负伤二十多处,受到过汉武帝的嘉奖。公元前63年,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统治期间,位于青海的羌人时常骚扰汉朝边境。匈奴也蠢蠢欲动,派出使者告诉羌人:“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意思是,张掖、酒泉本来就是我的地盘,水草肥美,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抢回来。羌人一听,蠢蠢欲动。汉朝政府知道这件事后可不答应。

这时70多岁的赵充国义无反顾,向皇帝毛遂自荐,亲自挂帅领兵。出发前,汉宣帝问他,你要带多少士兵呢?赵充国不慌不忙地回答:“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听别人说得再多,不如我亲自去前线研究一下,再作判断。

抵达前线后,赵充国不急于马上和敌人正面交锋,而是主张通过计谋分化瓦解敌人,能和平解决的,决不使用武力。不过,年轻的汉宣帝并不理解老将军的一片苦心,他有点等不及了,于是下了一封诏书:“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

诏书里“五星出东方”和这件织锦上表达的意思,几乎如出一辙。汉宣帝的意思是,天象大吉,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夜空,此战必胜。太白星,也就是金星,高高挂起,敢于战斗的人将交好运,不敢战斗的人将遭遇厄运。皇帝对一名将军说出这番话,基本上就是没有留退路了:不想走厄运,就赶紧出兵,错过了吉时,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

在农耕文明的时代,古人靠天吃饭,对天象和占星抱有特殊的感情。五星在中国古代,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而五星聚合,在古人看来是最为祥瑞的天象。据传说,公元前11世纪,商朝末年甲子那天,太阳月亮同时出现在空中,五星连壁。就在这一天,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在摘星楼自焚。

如今,我们虽然不知道,汉宣帝究竟有没有真的看到“五星出东方”的天象,但是“五星出东方”带给古人的精神力量不容忽视。

公元前61年,赵充国出师大捷,赢得了胜利,也印证了“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的吉兆。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使得丝绸之路又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此后,在当地,赵充国还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屯田活动,对边疆的巩固和建设立下了大功。赵充国也因此得以流芳百世、美名远扬,成为后来年轻武将们心中的偶像。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织锦,很可能就是后人对这一段历史的纪念。也有分析说,东汉末年,羌人再度来袭,汉王室沿袭了赵充国的讨羌战略,并再次利用“五星出东方”的吉兆,鼓舞将士,因此制作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的织锦。尽管制作原因及具体时间存在多种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件珍贵的护膊织锦,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精绝小国,最终埋在了黄沙之下。

延伸阅读:为何说"五星出东方"织锦是孤品?

最近,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推出了“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在70余件精美展品中,有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那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展出的为复制品)。何为护膊?就是绑在手臂上,保护胳膊用的织锦。

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座墓葬中发现了它。据考证,尼雅就是古丝绸之路上“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研究发现,这件国宝是在汉代官营织造里完成的,它代表了汉代织锦的最高水平,更是一件“孤品”。

为什么它是同品类文物中的孤品?又凭什么可以成为国宝中的珍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

多年前,笔者曾专门到新疆,近距离观摩这件国宝中的珍品:“五星出东方”织锦(以下简称“五星锦”)。这件宝物不大,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只比我们普通人的手掌稍微大一点儿。虽然之前看过照片,也做过研究,还和很多专家交流过。但是,当我看到真品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这件文物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之处有几点:第一,色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件国宝时,最吃惊的是在地下深藏了1600年的丝绸,竟然像刚刚新织出来的一样。再仔细看,这件国宝上白、绿、蓝、红、黄五种颜色的花纹,这五种颜色正好分别对应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代表的“五星”:金、木、水、火、土。

第二,纹样。初看护膊上的纹样很复杂,仔细研究发现,纹样很有意思,这件织锦上有连续而不间断的祥云,星辰、祥鸟、瑞兽、白虎巧妙地穿插在祥云之间,有的专家将其称之为“云气动物纹”。

第三,自然是大家熟知的那段文字。在这件织锦上有两行小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的涵义十分丰富。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东方”是我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五星出东方”是指五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即“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对中原地区的政权有利。

在织锦上,有上下两行字,而且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这两行重复的文字,背后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从纺织工艺的角度来看,重复的文字,说明这件织锦的花纹是循环的。而花纹循环说明当时的纺织技艺已经非常先进,因为在织造前必须先设计好程序式样,然后在织机上按程序织锦,一个循环接一个循环。

从字体的角度,这8个字是缪篆体,介于篆书和隶书之间,在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十分流行。这也透露出文物的织造年代:汉晋时期。

要了解“五星锦”,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锦”?锦,这个字我们很熟悉,许多成语里面都有这个字。比如,前程似锦、锦绣河山、锦衣玉食……可以发现“锦”字多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这又是什么原因?来看看“锦”这个字本身。锦,左边是个“金”,右边是个“帛”,半边丝绸半边黄金,我理解有两层意思:

第一,东汉刘熙《释名》中:“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意思是,生产织锦工艺复杂,原料成本高,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价格自然贵如黄金!

第二,为了追求华丽的效果,古人把越来越多的黄金织到丝绸里。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云锦,那是真的“一半丝绸一半黄金”,金光闪闪、极致奢华。尤其,目前存世的明清时期的龙袍,在制作时就织入大量的真丝黄金线。一般一件龙袍用黄金50克左右。因此,锦也就是最好、最贵、最高级的丝绸。

龙袍中植入了大量真丝黄金线

那么,“五星锦”在工艺上有何独特之处呢?中国织锦大师、宋锦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老师曾用一个成语来评价:“登峰造极”。

钱小萍老师曾应国家有关单位委托,复制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等一批丝绸文物。她在不能触摸文物的条件下,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然后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分析出每个内部结构的小细节,再把国宝复制出来。研究发现,这件国宝是在汉代官营织造里完成的,它是五重平纹经锦,代表了汉代织锦的最高水平,更是一件“孤品”。

我给大家翻译一下,什么叫“五重平纹经锦”。“五重”,简单说就是经线有五层、五种颜色;“平纹”,就是经线和纬线一上一下相互交织的组织结构;什么是“经锦”呢?顾名思义,由纵向的经线扮演主角,色彩的变化和花纹的显示,全都靠经线的变化来完成,俗称“经线起花”的锦。纬线只是配角,主要起固定的作用。

平纹组织

“五星锦”能够成为国宝中的珍品,最关键的原因在经线上。第一,经线密度高。为了说明经线的密度,这里举一组数字为例。比如,如今人们穿的素绉缎真丝睡衣,经线密度为每厘米130根经线;男士的斜纹绸真丝领带,经线密度为每厘米80根经线;女士的雪纺丝巾,经线密度为每厘米45根经线。

这件国宝“五星锦”每厘米有多少根经线呢?220根。也就是说,这件织锦的经线密度,是今天常用丝绸的2-4倍。

经锦

第二,工艺复杂。短短1厘米之内,竟然有220根经线!如果需要织门幅(指面料的全幅宽)为50厘米的锦缎,那在织的时候,每一根纬线就要和上万根经线打交道。古代工匠织造时完全依靠手工,可以想象需要凝聚多少时间、心血和智慧才能完成。

第三,经线有五重,也就是五层。需要红色的时候,用红色的经线盖住下面四根;需要绿色的时候,用绿色的经线盖住下面四根。目前所有的织锦文物中,一般都是两重经线、三重经线,只有这件“五星锦”做到了五重经线。所以它是这个品类中,当之无愧的珍品和孤品。这就是为什么说这件织锦,能用“登峰造极”这个词来形容。它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就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如今更是目前出土的工艺最精湛、技术最高超的经线起花的丝绸制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0-01-2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0-01-20 23:41:51)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270
金币
20343
威望
32
贡献值
13643
银元
13611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1-21 11:5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喔哟!大过年的,楼主玩考古,好清闲哪! ({ :yw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天王 
发帖
3263
金币
4244
威望
24
贡献值
3460
银元
3436
注册时间2016-09-04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0-01-21 16:16   , 来自:江苏省 电信(天翼3G无线宽带)
请清楚古代和现代出和现的区别,古代出有离开的意思,现代的出是出现的意思,古代一般用现表示出现,显现。你这个布头如果真是古代的,那个意思就是五星出(离开)叉叉利叉叉,你觉得这样好吗? 3N)Ycf8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