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15:22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现生活在溧阳城四五十岁的人嘴里经常唠叨的码头街,毕竟已经烟消云散过去了二十多年,当年类似于西塘、类似于高淳老街等地经典老街的溧阳西门码头大街当年变为一对瓦砾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水泥路了。当今年初,我陪着出生在码头街,17岁就离开码头街外出求学今年83岁的叔叔游览码头街时,他还记得码头街的临时馆码头,还记得渡船口,还记得坂桥墩,更记得双桥头! y;W|) 诚然,码头街毕竟还有它没落时期的另一面,还有它不为人知的许多东西。让我产生如此想法的源自方泉明先生于1987年在码头街的碑亭巷口拍摄的垃圾箱,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码头街多灾多难的过去。假如码头街没有这些劫难,可能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码头街大拆迁的领导会动“恻隐之心”,甚至会提出保护和修缮的举措,更也许当年这位新加坡老板一口气买下码头街、把码头街修葺成旅游一条街成为现实!所以,看着这幅32年前码头街碑亭巷口的垃圾箱,我决定还是向广大看客一吐为快。 y>}dKbCN 一、詹汝民火烧码头街。明末诞生的码头街数百年来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历史风浪,“长毛”时期,因码头街地处团城外,也没受到什么危险,即使1928年“小妹妹”造反从西边攻进城烧杀抢掠,码头街也无碍大事,而真正让码头街遭受战火之苦的是抗战初期的国民党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部参谋詹汝民以“焦土抗战”之名,火烧码头街。1938年1月9日日寇撤离溧阳城,詹汝民带兵进入。1938年3月19日,日寇第二次入侵溧阳城,国民党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部参谋詹汝民以“焦土抗战”之名,放火烧毁码头街后迅速撤离,有关史料显示:“码头街火光冲天,浓烟蔽城。码头街都是砖木结构的老房,许多大户商号,雕梁画栋被烧毁,数百年商业精华已是断垣残壁,一片废墟。”当然,日本人的飞机轰炸也是码头街抗战时遭遇的劫难之一,自小在码头街长大邓超的妈妈狄老师说:“码头街上有一家人正在围着桌子吃饭,一颗日本人的炸弹穿屋而落,霎那间血肉横飞,人都没影了。那辰光还小,也不晓得怕。跑去看热闹,只见墙上一只手臂床脚一条大腿,哪还见人?只剩了一个丫头,坐在墙角马桶上撒尿,拣了一条命!”据历史记载,在八年抗战中溧阳城遭日军飞机轰炸达34次,侵扰6次。 RK%N:!fq= 二、公私合营后的码头街。1956年后,码头街的私人企业和私人商铺都实行公私合营,一些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字号商家纷纷被合并或歇业或转业。首当其冲的著名老字号同泰昌被公私合营后,商铺和紧邻的许多家老商铺统统拆除,在这些老商铺的原址上建造了中百公司棉百货仓库,著名的老字号野仙泉浴室也在这次拆迁中化为灰烬。从码头街的上街头到下街头,一夜之间大部分商家由私变成了公。码头街有名的馥云轩饭店老板兼名厨吴筱林也不得不歇业,进单位食堂烧饭去了。碑亭巷口著名医生谢长庆也只得告别自己经营的私人诊所去溧城联合诊所上班了。码头街的许多热闹商铺变成了住宅房,而更多的商铺变了公房,划归到单位和政府的名下。 QR4!r@*=
三、缺乏管理的码头街。可以说,延绵数百年的码头街自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的拆除,这条古街在近40年的风雨飘摇中,历经了公私合营、反右斗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灾害、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十年文革等等历次政治运动,虽然这些运动对码头街的老建筑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上上下下的政府部门根本不可能对其进行管理,更要命的是码头街两头的双桥和洪桥拆除后,码头街几百年油光水滑的石板路也随之一块块地拆了个精光不知去向。从双桥到洋桥的路面都换上了七高八低的竖向拼埋的小石块。最惊险的莫过于15°到20°的洋桥陡坡,有好几位码头街居民被飞快拉货的板车撞死撞伤于桥下。到了七十、八十年代,这条码头古街,给人的感觉是破破烂烂、十分萧条。 o'nju.' 所以,这张于32年前在码头街碑亭口的垃圾箱,也正是当年码头街的真实写照——
_ZUtQ49 rXR=fj= 2 WN8XiV ,m<t/@^] yhF{
cK= Y>v(UU 1987年码头街的碑亭巷口(方明泉拍摄) bs{i@1$ * N5cC#5`= w\wS?E4G 2019年的码头街碑亭巷口 [K_v,m]
(6##\}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