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过去的传统民居建筑,尤其是一些大户人家的民居,基本上是以徽派建筑为主体,结合江浙水乡尤其是杭嘉湖地区的地方风貌而兴建。有些乡镇的房子非常注重前街后河,临水而居,这样的居住模式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早年溧城的码头街、西河沿等就是这种情况。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而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
而我在溧阳乡镇对这些残存的老民居巡视时,发现许多东倒西歪的古民居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这些老房盖的是青黛瓦,青线砖,带有坡面门头造型各异,非常有江南民居的特色,特别是坡面下的大门门洞,尤其讲究,整个大门抛出墙体约60公分左右,外大内小,显八字形,十分大气,引人注目(见图一、二)。除有十分大气的门头外,有的民居主人刻意建成“四水归堂”的四合院形式。如原溧阳长富亭的沈家大院、竹箦安中里的李家花厅、溧城狄家荷花大院等等就是经典的此类建筑。当四合院屋顶的雨水汇流到天井的壮美景观时,房主“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袋,看着从天而降的仙水,怎能不高兴忘怀呢。当七十九年前安中里血战李学书看着自己精美的花厅被日寇一把火烧光的惨景欲哭无泪时,陈毅对房子的主人自己亲密朋友李学书信誓旦旦地说:等革命胜利,我们一定会赔你!给你造一座更美的花厅(见类似图三)!
除此以外,溧阳境内的这些老民居的门也很有特点,尤其是农村的老民居。这些祖屋的大门大多有两道门,从内往外看,第一道是大门,第二道是矮门(比大门低一半左右)。想当年,我看到这样的二道门是特别的多,几乎过去的一些老房都有这样的二道门。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已经极少看到这样的二道门了。这样的第二道矮门,当年是防狗、防小偷、防坏人、或抵挡一阵子外袭?这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很难说得清楚了(见图四)。
说到老祖屋的门,不得不提一下这老门的门槛。对于老房的门槛,可能各个地方建筑风格的不同而不一样,我个人的感觉江南的老街店铺的门槛以木质的居多,江南的城镇老民居内除大门是石门槛外,里面几进高高的门槛均为木质。但在广大的乡村老民居,大门均以石门槛居多。这些乡镇老房的石门槛由于上百年的生存和与人脚底的摩擦,表面已经非常光滑,用油光水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见图五)!
图一,图二,祖屋门楼
图三,四水归堂
图四,祖屋两道门
图五,油光水滑的石门槛
相关链接: 溧阳乡镇百年老房一瞥(一)老祖屋、百十年、历三朝,惊古奇怪的房顶树
溧阳乡镇百年老房一瞥(二)木排伞、铁墙搭、砖挂钩,千姿百态的马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