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报·小时记者 孙雯 hzh3p[
Q{~;4+ZD
10月30日下午,姜书凯先生在银行办理了一笔280万元的汇款。 !VHw*fL|r
tnq ZlS
“我打过去,他们马上就收到了,这个签约就生效了。”几天后,再说起这件事,姜书凯的语调里还是满满的兴奋,“明年年终,将给第一批获奖的学生颁奖,到时候我们家里人也会去参加。” hl8oE5MU
>&T J
280万的事情,还得从10月22日说起。
semTAoqH
xg;F};}5$
那一天,杭州师范大学举行了一场名为“姜丹书艺术教育基金”的捐赠仪式,姜书凯向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280万元,双方签订了《杭州师范大学“姜丹书艺术教育基金”捐赠协议书》。 \^lDd~MWG
8boiJku`
rgEN~e'
杭州师范大学官网上的报道 -JclEp
)?(_vrc<
这场捐赠仪式很低调,姜书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则杭州师范大学官网上的报道。 SN$3cg]z
,5x9o"N!
77岁的姜书凯是一位杭州老人,他的父亲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美术史论的开创者和手工设计艺术的提倡者姜丹书先生。 R,-DP/ (im
<4I`|D3@
当然,很多年轻人对姜丹书这个名字,可能不太熟悉。 E:P_
CDSd]
"a<:fEsSE
这么说吧,我们耳熟能详的书画名家,如潘天寿、丰子恺等,都是姜丹书在杭州师范大学的前身——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时期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曾与李叔同等名师一起教授的学生。 C~M,N|m+^
6hHMxS^o
^vI`#}?
1957年,姜丹书七十三虚岁在无锡留影 O1oh,~W
t*-_MG
最好的纪念 Yv[<c!\
w4RtIDW:
如果今年暑期你时常在浙江美术馆里转一转,就能看到姜丹书先生以及其师友的书画、文献展。 r\q|DZ7
.la_u8
A]
事实上,在这次展览开幕之前,姜书凯已经将这次展览上的423件书画、文献全部捐献给了浙江美术馆。因为这次捐献,国家给予姜书凯280万元的奖励。他又用这280万,在杭州师范大学开启了另一段与艺术教育相关的佳话。 w(Q{;RNM;
}RQHsS
对一个杭州市民家庭而言,280万不是个小数目。 1WI^RlWd(
3X9
但姜书凯说,这笔款项是父亲毕生的心血,他不想自己拿来消费。 ]oKHS$W9
%htwq ]rZd
“把他的心血转换成奖励,让他的名字可以永远流传下去,每年都会有人得到他的恩惠。这样,我父亲在天之灵也肯定是非常欣慰的。” /K<>OyR?
$wk(4W8E
姜书凯说,父亲的艺术教育生涯长达50年,设立“姜丹书艺术教育基金”,用基金的利息,来奖励优秀的艺术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延续父亲的教育事业,这是他作为儿子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R l)g[s
Zb+n\sv4
v5W-f0Jo
姜书凯在家中翻看父亲姜丹书的著作 j% '~l#nw
>ffQ264g=i
姜书凯一直记在心里的一句话,是孟子所以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其中,有他捐献书画文献资料的初衷。 UxnZA5Lk*
pO2XQYhrY
“这批东西放在我家里,基本上是我一个人看,我也不会天天去拿出来看,偶尔有喜欢的书画人,或是画家来访,我会拿出来给他看,一般人我也不会拿出来。” mzf^`/NO
P+rDln{
所以,姜书凯觉得,将它们捐赠给国家,将来就有机会跟广大爱好者见面,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专家对近代的美术史料也可有据可查——“我父亲是第一代美术教师,他经历的很多事,包括他收藏的作品,里边都有故事。” PE6ZzxR|U<
x.
/WP~I
为什么捐献而不是拍卖 P[H 4Yp
4u1au1
c
也有人跟姜书凯说,这批作品拿去拍卖,起码几千万起。 BD M"";u
Kw`}hSE>o
姜书凯当然知道:“一张潘天寿跟我父亲合作的书画,就不得了,是吧?” ~Vc`AcWP
:]8!G- Z
但是,他不愿意这样做。 2HDWlUTNVO
Xzqx8Kd
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没有什么抽烟喝酒的嗜好,不需要太多的钱;二是他不想把父亲毕生的心血流散到民间去,“一拍卖就全部分散了,全部到民间去了,最后作品在哪里也不知道。” mC'<Ov<eJ
RuOse9
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和儿子的一致同意。 <"7Wb"+
Pe@*')o*
于是,2019年的上半年,他把很多时间都花在父亲的书画资料整理上。最后,他捐赠给浙江美术馆的423件作品,包括:姜丹书的书画作品30幅、姜丹书的师友和学生的书画作品47幅,以及姜丹书的著作、手稿、名人来信、文献,包括弘一大师出家前一天晚上为姜丹书母亲书写的《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石碑和初拓片。其中涉及的名人,除了姜丹书本人,还有清道人、黄宾虹、郑午昌、陈师曾、潘天寿、丰子恺、徐志摩、郁达夫…… @680.+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