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出生在官墩村成长在官墩村的方洪生老大爷记忆力出奇的好,而且其身体非常棒,走路精神抖擞,脸上红条细白。今年99岁的他据说还时常搞点小酒咪咪,抽烟一支接着一支,在这烟雾袅绕中,在我不间断的悠然问询中,老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竹箦桥会议(官墩会议)”以后苏南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老人说,日本人打进来时我已经是一个18岁的成年小伙子了,那时日本人不是很多,但中国人当汉奸、伪军、二狗子的倒不少。我们村子在竹箦镇的西北,交通和环境非常闭塞,依山傍水,能攻能守更能撤,当年新四军先头部队首先看中了我们这个村子的地形地貌,所以陈毅把进入苏南的这次重要会议定在官墩谢家祠堂开完全是情理之中。
“在后来的日子里,新四军就经常来了,十六旅的罗廖司令也住过我们村子。全村家家户户都住满了部队。记得有一次新四军打东王庙那里的东皇(音)的日本人,日本人非常厉害,我们新四军死了不少人,当时的新四军伤员都安置在谢家祠堂和大小庙堂。由于伤员多,受伤程度较轻的就安排在百姓家中。在我的记忆里,新四军打东王庙的日本人有好多次,基本上每次战斗后,伤员都住在我们村。”老人慢吞吞地回忆着。
让这位99岁的老人最难忘的是新四军攻打竹箦桥敌人的据点,他说:“那天新四军在我们村上征用八仙桌,我问征用桌子干什么?这位新四军干部笑眯眯地对我说,做‘土坦克’,消灭敌人。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新四军征用这老式而坚固的八仙桌真的做成了进攻用的‘土坦克’,他们在八仙桌上放置厚厚的几层被褥,战斗打响后,在我方机枪火力的掩护下,新四军战士钻进盖有几层厚厚的棉被的八仙桌下,躬着身子,迅速顶着八仙桌冲锋,向敌人的碉堡靠近。而炮楼上的敌人看到移动的‘土坦克’过来,不知什么东西,拼命向其开枪。但是,敌人的子弹就是打不穿被棉被盖住的‘土坦克’,很快‘土坦克’就来到了敌人的炮楼下,最后炮楼在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塌,新四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我问方大爷,为什么八仙桌上盖了被子敌人的子弹就穿不透了呢?老人说,当初我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后来住在我家的新四军告诉我,软的纤维对子弹的穿透力阻力很大,如果把被子搞湿了,每层之间再铺一层砂子效果就更好了。经方大爷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了电影《小兵张嘎》中的一个镜头,八路军在进攻日本鬼子的炮楼时,也用了这样的‘土坦克’,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官墩村老人的记忆力。
老人告诉我,他亲眼看到过罗忠毅司令员,当时,罗司令就住在他家院子的后面,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八十年,至今老人说起来还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留恋,那么的头头是道。“我记得第一次看到罗司令时,感觉他的个子不高,有点胖,人和蔼可亲。有天早上,他很早就起来了,我隔着土墙看到他在活动身子,好像是在做操,在他运动身体时,看到他腰间有东西一亮,我以为是手枪,但我仔细一看,吊在他皮带下端的是一块玉石。”此刻老人已经完全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当我又掏出一支软中华恭恭敬敬地给他点上时,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好像思绪还没回过神来,然后断断续续地说:“嗨,罗司令走的太早了,这么一个好人,死得太可惜啦!”
新四军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
今年99岁的原官墩村农民方洪生
相关链接: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一)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二)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三)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四)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五)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六)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七)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八)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