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文字开始,就有了咬文嚼字,就有人摇头晃脑。七,八十年代,文字没像今天这样普及,文盲较多,为了宣传政策,村里装了扩音器(即高音嗽叭),乌里哇啦一通叫,后来,稍有进步,改成家家通上小广播,有线的。扯一根总线,一家家的连。嗽叭是纺纸质的,简单的很,类似园錐体,削去尖形而已,搭上线,就可以听了,没有后来音箱的设置,声音不可调,没立体声,混合,或者其他什么,时不时可听到电流的滋滋声,但已经是天籁之音。每天,溧阳县人民广播电台准时开播,接下来播送新闻。那时候分记者和通讯员,竹箦片的通讯员叫许进,文文雅雅的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在文化站坐着,我喜欢去文化站看报纸,因为不要钱。那时候,报纸有《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还有《参考消息》,翻译的文字,一句长达四,五十字,非要划出主谓宾,才大概看懂,纯智力游戏,也是一項乐趣。站长叫陈健康,听他们谈话,总是说到一个姓杨的文化人,好像在无锡做什么编辑,无锡在哪里,怎么样,我也不清楚,看着他们羡慕,我也是着嘴唇,表示同样。 Pl&`&N;
R+VLoz*J6
现在想想,都是不容易啊,不知许进老人现在还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