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来水没有普及前,人们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于水井与河流湖泊。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凿井取水了。到了唐宋时期,水井已经密布溧阳的每个角落,当时富贵人家自家凿井洗衣做饭,而一些住户就只能到河里去淘米、洗菜。相信现在原居住在溧阳老城、老镇和广袤农村五、六十岁左右的人大多是喝着井水、河水、池塘水长大的吧?!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井同老村一起消失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如今,原遍地是井的溧阳城乡,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古井消失或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但万幸的是,还是有极少的古井给保护了下来,不妨我们来看看呢:
乐官井,距今1660多年,一直为当地居民所使用。从溧阳市区出发,顺着104国道,到旧县寻踪觅迹。古井位于旧县村中,有块文物保护标志牌立在井旁,署名乐官井。
知善井,位于社渚镇东山村知善寺井是目前溧阳市公布的保存年代最早的古井之一。井栏火成岩凿成,圆桶形,口沿明显内收一圈,口径0.60米,高0.65米,肩有对孔,井壁用平砖圈砌,厚0.33米,井水清澈,终年不枯。1999年4月2日市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蒙吉泉井,位于原溧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后。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乾隆七年〔1742〕,知县吴学濂创建了有三间门房,三间厅堂,五间东边廊屋的育婴堂,类似现代的儿童福利院。蒙吉泉井正是清代至民国初期为溧阳育婴堂内所用井,此井名字来源于《周易》,凿井者希望此井能够开启“童蒙”,有助于悉心教育幼儿,故取名“蒙吉泉”。
唐代井栏:井栏凿造于唐元和六年(811),井栏即井圈,外形似倒扣的巨碗,麻石质地。井栏外表腹壁有阴刻行楷21行91字铭文。据考查,此井栏是我国留存至今唯一可见的珍贵的唐代石刻井栏实物。此井栏原在溧阳县西门零陵寺内,1991年移至溧阳凤凰公园内,并建“唐井亭”加以保护。
书院巷古井,目前,还有极小一部分的古井仍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井水清澈,周围居民常年在此取水。古老的书院巷这口古井就是其中之一,这口井的年代不详,只知道那天我问小巷80多岁的老者,他说他很小的时候井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帐墓古井,帐墓村的古井,井沿上一道道被绳子磨出来的凹沟显示了其历史的久远。即使碰到干旱年份,井水量也很充盈,至今村民仍从井中汲水饮用。
石人村老井:幸存庄十万庭院天井里的老井,厚实的井栏圈,红褐色火成岩,俗呼麻枯石,井栏圈外壁刻凿呈莲花瓣形。
汲古泉:溧阳市埭头中学校园里有一口小井,有石板路通向那口清亮的小井边。小井不很大,只一米见方;小井不很美,井口满是伤痕。埭头中学校址原先是溧阳史氏的宗祠,俗称“侯庙”。侯庙始建于东汉安帝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