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菜供应给餐厅比在马路上风吹日晒好多了,看到城管也不用躲了,可以安心做生意。”近日,家住昆仑街道小圩新村的张大爷“摘下”流动摊贩的“帽子”转身成了某餐厅的菜品“供应商”。这是江苏中关村综合管理局今年以来积极探索“服务型”执法的生动案例。
小圩新村是昆仑街道的一个安置小区,有1000多名居民,而这其中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老人。这一特殊的居民结构导致北门商铺口长期有老人售卖自种的蔬菜瓜果,给周边商铺造成极大的困扰。过去,执法人员对于小贩占道经营的处理方式较为严肃单一,或是劝离,或是暂扣经营工具,虽能够暂时解决问题,但给群众留下了执法人员冷酷无情的印象,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今年以来,江苏中关村综合管理局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管理型”执法与“服务型”执法的结合,逐一化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鉴于强制管理效果甚微,并且社会反响不佳,我们开始深刻反思,寻找问题根源。通过询访小圩新村物业和周边居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江苏中关村综合管理局执法一中队中队长芮志建介绍说,流动摊贩大多是因为家庭困难不得不通过售卖蔬菜补贴家用。现年65岁的张大爷情况尤其突出:张大爷和妻子仅靠着他做保安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为了供女儿读大学,万般无奈才“当上”流动摊贩。了解到情况后,综合管理局执法人员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小圩新村附近的佳业餐厅需要大量蔬菜,经过执法人员的“牵线”,张大爷家开心地成了餐厅的“供应商”。
同时,综合管理局还在昆仑街道宋庄菜场、毛场新村、金山路、下河路等点位分别设立了便民疏导点,目前可以容纳约118个自产自销摊贩。创新举措得到了居民、摊贩一致好评。
“下一步,我们还将对管辖范围内的流动摊贩逐户了解情况,希望通过‘服务型’执法,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争取彻底解决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芮志建如是说。来源:溧阳时报